快訊

當工程師10年迎人生稅務高峰 他心痛揭「繳稅金額」讓一票網友跪了

又有吹哨人身亡…曾揭波音供應商黑幕被開鍘 律師悲慟回應

星期透視/馬習二會後 兩岸交流將顯效益

前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在北京會晤。圖/美聯社
前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日在北京會晤。圖/美聯社

相隔九年,馬前總統與習近平於四月十日在北京舉行「馬習二會」,雖然馬前總統已經無任何黨政職務,所帶領成員主要以青年學生為主,而非黨政企業要員,但北京仍以超高規格的接待,並透過「馬習二會」釋放出新的對台政策,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亦殊值關注。

首先,在接待規格方式上,雖然馬英九既非總統,也非國民黨的主席,但是習近平卻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以高規格名義會見。「東大廳」係屬於中樞層級的,也是中國國家主席與外國元首會談常用的場地,習近平與美國歷任總統的會見,及與拜登的視訊通話,也在「東大廳」舉行。它與「台灣廳」和「福建廳」等卅多個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議事廳層級規格不同。習近平過去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朱立倫及洪秀柱等台灣政要,都選在「福建廳」的規格。此外,在會面座位安排是採取「正式會談」長桌形式,而不是禮儀性的「半圓沙發接見」方式。以往北京只有國、共政黨主席正式會談才採取長桌形式的「正式會談」,一般都採取禮儀性的「半圓沙發接見」方式。此次,馬英九所率領的廿位青年學生一起參加會見與座談,也創下台灣學生與中共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見面與對話的紀錄。

其次,會見的時機挑選上,在美、中拜習通話高層密切溝通之際,此次,習的講話自然也考量到賴清德即將在五二○上台之後的兩岸關係。此外,在美國的《台灣關係法》頒布四十五周年之際,習近平在「習馬二會」中也強調的「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在時機考量上,也有其針對性。

再則,北京需要搭建「馬習會」此一重要平台,藉以宣示新的對台政策。自二○一六年十一月一日當時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北京舉行「洪習會」後,習就未曾與國民黨主席舉行正式會晤。自二○一八年七月十三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連習會」後,習即未再與台灣人士有任何會見。在連戰之後北京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重要人物作為平台,藉此可對大陸內部有交代,對台政策卓有成效,並弱化武統聲音。對外也可向國際社會宣誓,兩岸是屬於中國人內部事務,不容外力介入跟干預。對台也表明北京會具體展現軟、硬兩手都抓的區隔對待政策。從「馬習二會」當晚中央台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報導,四月十一日《人民日報》以頭版報導,十二日也在頭版發表「為兩岸關係指引正確方向」文章,十三日更是在頭版發表題為「把握兩岸關係大局,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高規格「評論員文章」強調,習會見馬的講話是「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最後,由於當前有四道安全閥:一是美中關係維持良好溝通管道與互訪;二是美台關係也維持良好互動;三是兩岸關係也因為馬英九訪陸而讓北京減壓;四是台灣內部也因立法院朝小野大有效制衡。都促使台海的風險在五二○前後應屬可控。

「馬習二會」雖對兩岸外交競逐與談判不會有影響,但對於台海的和平與交流將會有重要意義。習近平說「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相信對今後兩岸的人員進一步雙向交流(包括陸客與陸生來台)應會有後續效益顯現。

(作者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 習近平 馬習二會

延伸閱讀

親俄派當選斯洛伐克總統 習近平致賀電

習近平「馬習會」談話 陸黨媒頭版評論:堅定反獨促統

馬英九稱中華民國是口誤? 賴士葆:打死我也不信

馬習二會!習近平鼓勵陸人多來寶島 賴士葆:看賴清德如何接招

相關新聞

改政黨比例制 NCC除汙名

國家通傳會NCC爭議不斷,現任委員一片綠。近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席次...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免於斷電憂慮 才是負責的政策

桃園連續多天停電,北市東區也發生停電,民眾擔心未來是否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不會有缺電的問題」,卻不保證明年不缺電,...

星期透視/新閣走向 不如解讀總統傾向

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人選,在四波名單公布後,輪廓已大體成形。觀察各界對人選的褒貶,明顯與政治立場的差異有關。藍營人士較關注被...

美對台政策無改變跡象

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即將成為中華民國總統。雖然賴在大選期間強調他「務實」那一面,但「台獨工作者」仍引起北京和華盛頓的提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