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承受苦難.謙卑相待

最近AI很火紅,幕後的重要推手之一是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大家都很好奇他的創業故事。日前黃仁勳回母校史丹佛大學演講時,被詢問要如何才能提高成功機會?沒想到黃仁勳竟回答「必須承受苦難(suffer)」!

什麼!有沒有聽錯?要一群全世界最頂尖的史丹佛學生承受苦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貴智慧?

事實上,黃仁勳是對的,但只對一半。

可以被人稱羨的成功者或某一領域的頂尖者,他們的生活或經驗,大多都不能用快樂來形容;更貼切的應該是說:他們都是在飽受折磨與苦難中鍛鍊,如同英文諺語「No pain, No gain」。嚴格來說,成功者追求的目標並非是「功成名就」,大多是源自內心的信念或不滿足的好奇。比起物質財富或名聲信譽,他們更在意的是「使命」是否實現。為了達成使命,他們會設定具體目標,並為此目標努力戰鬥、堅持不懈、愈挫愈勇,即使付上極大的代價(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多數人不會在遭逢困境時歡呼喜樂,但對這一群為了成就使命而承受苦難的堅持者,他們常體認到擁抱困境才是解決問題最有力的燃料,他們相信經歷苦難是獲得更大恩典的必經過程。他們異於常人的「自討苦吃」,正是他們可以卓越的特質。

以黃仁勳為例,他曾提到創業家必須要擁有一種「超能力」,就是創業家不會知道「這有多難」,創業家只會問自己「這能有多難」。讀者或許好奇,為什麼不去想「這有多難」呢?黃仁勳的回答是:「你必須讓自己相信,這沒有這麼難。因為,創業真的會比你能想像的要困難太多太多了!」換言之,就是因為創業難到無法想像。所以黃仁勳唯一的選擇就是催眠自己「這能有多難」。這就是創業家承受苦難的心法。

但是光願意承受苦難,尚不足以讓人尊敬;讓人真正從內心景仰的人,必須具備「感恩與謙卑」。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一書曾批判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個人獨自就能成就的。現今社會愈來愈多人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這是嚴重的價值扭曲。

桑德爾教授說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成功靠的是努力、天賦和才德」。然而成功者的成就並不是只靠自己的「承受苦難」或「努力奮發」就能實現,更多的是靠社會中許多人所提供的機會。桑德爾就特別強調謙卑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公民德性。畢竟,憑著才能和努力在社會體制中獲勝者,多少也是「托他人的福」,或者是「命運的偶然」。如果過度強調成功都是個體的努力與承擔,就容易落入自大與驕傲,社會將更加競爭與自私。

在未來AI充斥的世界,可以承受苦難的人已經很難得了,但唯有凡事感恩與心懷謙卑,才可以避免「才德的驕傲」。成功者唯有謙卑待人,才能告別輸贏二元對立,超越才德霸權,走向平等、尊重且包容的共善社會。(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哈佛大學 多人

延伸閱讀

黃仁勳靠「反傳統領導學」,帶輝達邁向高峰?

卓越企業家共通點 張忠謀、黃仁勳都有:不是智慧…是能忍受失敗

黃仁勳、蘇姿丰為首!美台「科技八仙」6月3日專機渡海顯神通

黃仁勳也入榜!全球富豪榜「這城市」首超北京 成亞洲億萬富豪最大產地

相關新聞

改政黨比例制 NCC除汙名

國家通傳會NCC爭議不斷,現任委員一片綠。近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席次...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免於斷電憂慮 才是負責的政策

桃園連續多天停電,北市東區也發生停電,民眾擔心未來是否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不會有缺電的問題」,卻不保證明年不缺電,...

星期透視/新閣走向 不如解讀總統傾向

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人選,在四波名單公布後,輪廓已大體成形。觀察各界對人選的褒貶,明顯與政治立場的差異有關。藍營人士較關注被...

美抓挺巴學生 台灣為何集體噤聲

二○一九年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時,美國當時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曾公開形容,發生在香港的示威遊行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更指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