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地震災區復原前台鐵東部票價凍漲 北高票價將研議「遞遠遞減」

星期透視/打破高牆 改革少年司法

新北市國中生殺人事件,引起社會安全網缺失的討論。而少年司法工程,是司法改革重中之重。但少年事件向來不是政府的優先議題。二○一九年少年事件法以強化少年輔導保護為核心的大修法之後,那也是漫長的廿多年改革之路,但我們必須沉痛呼籲,如果執法部門不能改變互推責任的本位主義態度,只是以召開多少會議來搪塞,改革仍是一場空。

少年事件法新制於今年全面上路。在曝險少年部分,要求各縣市政府成立「少年輔導委員會」以「行政輔導先行」方式,減少少年觸法的可能。縣市首長必須認知這已非過往設在少年警察隊下的「懲罰」工作,必須主動發現個案、整合資源,首長對少年輔導會組織人力、資源投入的重視;曝險少年的類型的檢討、少輔會調查權限等,都是少年司法新制實施後的觀察重點。

就少年司法實務而言,少年法庭法官權限最大化,調查、審理、執行合一,與一般刑事案件截然不同,少年法庭法官應深刻認知權力賦予目的是期待法官可以在具體個案中發覺少年問題所在,並找出最妥適的處遇方式幫助少年、避免再犯。

面對少年的未來,少年法庭法官可以是少年生命中的貴人,試問法官認知這份工作重於泰山嗎?為落實多元處遇,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少年法院為保護處分裁定前,認有必要時,得徵詢適當之機關構、學校、團體或個人之意見,亦得召開協調、諮詢或整合符合少年所需之相關會議,此一「資源聯繫諮詢會議」,少年法庭法官認真執行過嗎?執行成效評估呢?

少年調查官審前調查的落實,可協助少年法庭法官得到充分資訊,發揮司法及教育功能,讓少年獲得必要的專業協助。又為使觸法少年處遇能符合少年最佳利益,將保護處分接軌教育、社區環境,並能與學校、社會第一線輔導人員有更緊密的雙向聯繫保護機制,專責少年保護官之建制亦刻不容緩。

在少年安置輔導方面,即便在少年事件處理法已有責付及結合司法、社福及教育資源等少年司法安置輔導規定,但是願意接納的安置機構有限,長久以來存在的「有法規裁定、無機構執行」困境,司法及社政系統須有更密切的合作。

強化少年觀護所的鑑別觀察機制及運作成效,與時俱進檢討鑑別工具與流程,也是少年司法新制後的重要工作。

被害人保護同樣是少年事件中不可偏廢的一環。法官有義務讓少年明白其行為對被害人造成多大傷害,並使其認知法律絕不縱容及違法行為不可再犯,現行實務對少年一味寬容,且在少年事件調查審理程序中輕被害人之保護,例如告訴代理人得否閱卷,又有法官趕在少年滿廿一歲前匆匆結案等,兼顧被害人程序正義亦有討論改進空間。

少年司法是複雜嚴肅社會工程,目前政策協商平台各行其是。

新政府、新國會須共同思考專責機關整合少年事件輔導資源、犯罪實證統計調查、少年矯正教育成效、少年家庭困境的改善、監護人積極參與矯治過程及對民間更生少年團體機構的資源支持、設立少年就業服務關懷據點等。打破體制高牆,才是少年司法向前的第一步。

(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司法改革

延伸閱讀

竹聯幫教唆見習砸店 新北少年警察隊掃黑逮9人

遭猛刺10刀割頸慘死家屬哀慟 枉死國三生告別式日期曝

新北國三生命案疑難擋輿論壓力 法官今午裁定少女收容

國中生割頸案持續發燒 小商人嗆:4日凌晨登美國紐約時報廣場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綠官護瘦肉精 重利失德

讀過教育心理學的人,都對「內在價值」耳熟能詳。這個廣泛用於各領域的字眼,在教育方面指事物本身的價值,例如人性─做為人,本...

加強肺癌防治 才是賴「功德」

昨天讀聯合報頭版「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及相關報導,心情又不免沉重了起來。

韓掌國會 藍改革主戰場

幾位學者提出「開放國民黨:我們的改革主張」倡議,號召有志者連署,透過開放的「組織、智庫、理念、決策」四大主張,希望國民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