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法務部調查局舉行「認知戰研究中心」揭牌典禮。圖/法務部調查局提供
法務部調查局舉行「認知戰研究中心」揭牌典禮。圖/法務部調查局提供

蘇蘅
蘇蘅
很多選前不敢做的事,都在選後摘下蒙面頭巾亮相。調查局聲稱為了對付境外敵對勢力破壞我民主制度,以及藉由網際網路、社群平台散布錯假訊息,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可溯源清查異常帳號、協請社群平台業者下架。但不靠社群平台幫忙,調查局如何偵查?說穿了可能是另一種附和執政者意識形態的影子禁令(shadow banning)。

無論是名之為「有害言論」、「有毒言論」、或「傷人的內容」,都是社群媒體還不成氣候時的做法,然而當下社群媒體的力量比國家還大,這種所謂的內容審查就有限制言論自由、干涉資訊揭露之虞。

二○二一年以色列對加薩戰爭後,阿拉伯社交媒體促進中心調查,二○二○年上半,臉書收到以色列九一三項要求限制或刪除平台內容的呼籲。臉書同意八成以上的請求。

比利時電影製片馬登斯最近在TikTok發布帶有「種族滅絕」一詞的巴勒斯坦影片,突然消失不見。他指責臉書、IG、X、YouTube和TikTok審查帳號,積極減少親巴勒斯坦內容的影響範圍,這種做法即是「影子禁令」。

影子禁令又稱祕密屏蔽。如果發現你在臉書上的活動沒有顯示,或瀏覽量突然下降,或出現技術錯誤,很可能意味你收到臉書等秘密封殺。

前年底馬斯克收購推特前,誓言要解決社群媒體不透明不受信任的問題,尤其想挖出推特封殺言論的深層結構。結果當了老闆,卻突然停止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CNN記者帳號,聲稱為了安全,實則都是平常嚴厲批評他的記者。真是雙標。

祕密屏蔽是隱形的內容介入,借著演算法,建立一種模式化和社會關係的控制。不但扭曲人和社會的關係,更赤裸裸追求另一種政治正確,強迫使用者討好演算法。演算法也變成另一種網路行為規訓的枷鎖,更是規則上的規則。

進入生成式AI時代,這更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表面上看,將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連接到圖像生成模型很有意義,用戶不費力就能按照提示產生詳細的圖像文字。然而OpenAI蒐集整理內容,也意味銜接了內容審核系統,在使用者不知情下進行訊息過濾。

其實OpenAI仍然逃脫不了社群媒體的控制:我不同意的內容,你看不到。Scaleforce執行長班紐夫就認為,社群媒體對民主國家帶來的風險比AI還大。如果篩選言論是秘密進行,甚至壓制特定社群的聲音,就對言論自由構成真正的威脅。

去年七月歐盟通過「數位服務法」,試圖馴服大科技公司。根據規定,社群平台必須遵守確保數位安全,並保障用戶言論自由。

歐盟發言人強調,平台需非常透明和明確說明其條款允許哪些內容,並始終如一執行政策。該法案要求影子禁令和其他類型的內容審核保持透明。尤其當AI深入融入媒體時,更不能在使用者不知情下,任意限制貼文或隨便封殺。

再回到主題。調查局不但要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而且要找各大社群媒體幫忙;我們更應擔心的是,調查局想審查和當權者觀點不符的貼文內容?是不是要強制下架或秘密隱藏?當前瀰漫氛圍是連「科目三」舞蹈都不能容忍的執政團隊,讓人擔心很多政治不正確的言論,會不會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調查局愈來愈向秘密警察靠攏,既可怕又可悲,這不只是開民主倒車,而是直接甩尾,踩油門向後衝了。

(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使用者 社群媒體 言論自由

延伸閱讀

又一樁!川普在社群嘲諷海利出生名 以種族攻擊政治對手

趙薇遭封殺2年多被傳輕生?網曬她近照 狀態曝光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以色列無人機襲加薩南部醫院

禁抖音年輕票吃大虧 賴清德搶攻Threads找回社群優勢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新政府產業發展 再現羅剎海市?

大選過後朝野開始檢討,但多為政治面與經濟宏觀面的議題,對於產業未來的發展和策略幾乎毫無著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