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戰略高地遲早失守?烏軍少將曝5月成關鍵 談判媾和時間點恐落這時

發文諷死者腿壓爛「如肉燥飯」高醫工讀生遭停職 副院長出面道歉

政黨輪替 取回人民教育權

日前北一女國文老師針砭一○八課綱刪減文言文,引發社會大眾檢討課綱呼聲,為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承諾當選後會盡速召開「教育國是會議」,全盤檢討一○八課綱,並籌畫前瞻性的教育政策。恰於此時,近六十個教育團體舉辦總統候選人教育政策座談會,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陣營卻未派代表出席,讓主辦單位錯愕之餘,也失去一次與人民對話教育的機會。

筆者認為,人民對於教育國是會議,至少有下列五點呼求:

一、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教育是價值取向的活動,奠基於普世的教育規準,包括道德可欲性、內容認知性、程序自願性、民主性,以及人類處境的關懷,否則,就是反教育。民進黨執政後,掌權者為了追逐權力、財富及地位,進行種種「反教育」的言行。藉由「教育國是會議」的召開,重新思考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下一代?追求的教育價值又是什麼?

二、規畫整體教育政策。一○八課綱實施以來已產生種種爭議,唯民進黨政府面對外界質疑,從未思考如何整體檢討改進,反而以政治性、區域性、片面性、技術性的措施回應。日前,全教總批評,一○八課綱從制定到執行皆缺乏「政策專業」與「教育專業」,廣聘許多非教育領域的人士擔任課綱委員。因此,人民呼求,「教育國是會議」必須面對AI世代,教育政策及課綱必須回歸政策及教育專業,規畫整體教育政策,因應國際人文及科技的發展趨勢。

三、確認教育權的歸屬。教育基本法第二條規定:「人民為教育的主體。」第一次政黨輪替前,民進黨與教改人士高唱歸還「人民教育權」。可惜,執政後卻膜拜「黨國教育權」,「黨」才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政策並非依據決策SOP產出,而是邀請同溫層人士、學者及壓力團體參與體制會議、擔任課綱委員,「課綱審查委員會」變成「黨意」組織,將有爭議、有待論辯、缺乏全民共識的個人理念注入到教育體制裡。如此,民進黨政府變成教育的亂源。例如,高層卡管案、挺論文抄襲案、論文封存卅年案、官箴敗壞、私德淫亂案層出不窮。因此,人民呼求政黨輪替,支持「教育國是會議」,取回「人民教育權」。

四、降低行政及政治色彩。「教育國是會議」絕非「官方教育行政檢討會議」,更非一言堂,或流於大拜拜。會議並非止於解決行政問題,而是廣邀國內外學有專長人士及學生代表參加,以政策與教育專業為導向,對教育問題進行全方位評估,進行政策性及制度性的議題討論。

五、對兩岸文教關係提出因應方案。民進黨執政後,逐次切斷中華文化的臍帶。當前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兩岸官方聯繫管道完全中斷,文教交流幾近停滯。為此,藉由「教育國是會議」尋求共識,提出因應方案,重新思考兩岸文教關係何去何從?是透過文教知識交流,尋求和平共存,亦或繼續相互醜化,相互毀滅?

教育是立國之本。面對國家未來的十年,人民有權利選擇,不再重蹈民進黨政府的覆轍。藉由召開「教育國是會議」,檢討民進黨主政下的教育內容:如何被決定?說明甚麼價值?如何被組織?用甚麼方式建構?如何傳達?合理化何種文化系統?又係為誰的利益服務?

國是會議 民進黨 課綱

延伸閱讀

韓國瑜桃園助選砲火猛烈 批民進黨像小木偶皮諾丘「鼻子越來越長」

批昨是今非雙重標準 賴士葆:民進黨以不講廉恥為榮

賴清德缺席教育政策座談 競辦稱未答應、主辦還原事件經過

藍喊補貼、白挺雙語 綠缺席教育政策會議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