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餘震「至少還有4起規模6」 地震專家:中央山脈斷層要注意

MiLB/張育成遭觸身球MRI檢查 沒傷到骨頭但手肘仍腫脹

BTS全員入伍引熱議!南韓兵務廳長:未來不排除廢免役優惠

消費疲軟疊加官方監管 中國信用卡業務出現萎縮

中國信用卡業務今年上半年出現萎縮,發卡量減少,交易額全面縮水,原因除了經濟低迷、消費疲軟,官方去年加強規範信用卡業務,也造成信用卡數量遭到壓減。

據陸媒21世紀經濟網,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數據顯示,信用卡業務已進入「收縮時代」。

報導形容,「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信用卡業務已告別飛速發展階段」。

中國央行近期發布的2023年第2季「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第2季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86億張,季減0.59%;而在受到疫情衝擊的2022年第2季末,中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8.07億張。按此計算,今年6月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持續縮水2.6%。

中國6家國有大行與10家股份制銀行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信用卡業務出現累計發卡量壓降、交易額全面縮水。

報導指出,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增速也顯著放緩,各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占所有發放貸款餘額的比重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信用卡貸款餘額來看,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相較年初分別下降4.32%、2.19%、2.65%、8.53%、5.78%。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額。除了該項數據披露不全的農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其他10家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興業銀行減少13.99%,平安銀行降幅也達到13.75%。

光大銀行在業績發布會表示,當前國內需求仍然不足,部分地區和行業居民收入有所下降,該行信用卡及消費信貸業務處於壓力區間,預期伴隨經濟復甦,行業風險水準會有所降低。

報導提到,中國官方2022年7月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銀行不得直接或間接以發卡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市場排名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

官方還要求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態監測管理,連續18個月以上無客戶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餘額、溢繳款為零的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占機構總發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20%,超過該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這也造成銀行現有信用卡數據持續壓減。

另據財聯社報導,2023年上半年,中國僅有一家銀行信用卡交易額站上人民幣2兆元(約新台幣8.8兆元),共11家銀行信用卡交易額超過1兆元。2023年上半年,前5名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均出現下滑。

報導引述資深信用卡專家董崢指出,各銀行信用卡交易額疲軟,部分原因是居民消費動力不足。發卡量第一的招商銀行也在半年報中指出,經濟呈復甦態勢,但需求驅動仍不足,居民消費意願仍然較為低迷,收益率相對較高的信用卡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

信用 睡眠

延伸閱讀

拜股票、房市回升所賜 美國家庭財富創史上最高

如何買到便宜機票?專家傳授成功買低價機票攻略,照著做幫你省下機票錢

國籍航空首創 長榮航空推出機上多元支付

信用卡換卡潮帶動 台灣銘板8月營收年增58.29%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