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療養院開社區正念減重團體 邀民眾共追求身心健康
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陳伯愷前年開辦員工減重團體心理治療,因迴響熱烈,去年擴大服務,另開一團給病友參與,因參與者「整體生活品質、心理滿意度提升」,院方今天宣布陳伯愷將持續開團,並加開社區團、邀請民眾參與「共同追求身心健康」。近期開放報名、相關資訊洽臨床心理科電話06-2795019分機1131。
嘉療減重團2022年只開放員工參加35人次。去年分員工、病人團各61人、36人次。陳伯愷指出,8周前後測驗發現,主要改變在「心理向度」,例如減少因為負面情緒而進食的頻率、也降低透過吃東西來讓心情變好次數,整體生活品質中的心理滿意度提升。不過體重有些人下降、有些人不變,有些人增加,8周內還看不出明顯改變。這個團是以培養心理健康為宗旨,達到長期飲食習慣改變,維持健康體重,並非在短時間內快速瘦身。
陳伯愷指出,肥胖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風險超過3倍,同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風險也增加2倍。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男性更在APEC亞洲國家中名列第四。
陳伯愷指出:「如果短時間內瘦了十公斤,一年後復胖十公斤,這樣到底算減重成功還是失敗?這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減重嗎?」近年來雖然健康飲食、節制性飲食及運動風氣興盛,但根據國健署統計,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已緩升到47.97%。
很多人有減重經驗,不少人成功,但難以維持。陳伯愷說,他的團體就以預防復發為基礎,透過正念練習提升飲食習慣自覺,選擇最有助益生活方式。
主要治療目標是「體重管理」,並強調增進飲食行為覺察,包括降低情緒影響飲食頻率,提升健康飲食頻率。
八周的正念減重團體心理治療,陳伯愷發現不論員工或病友,對食物的渴求程度呈下降趨勢。特別是「情緒渴望類型的進食模式」多數下降,對食物的預期一致下降,自我覺察也有所改善。這一系列的改變提升了參與者的生活品質心理滿意度,成功擺脫以飲食為手段追求幸福感的想法,同時減少了三餐以外對食物的渴望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