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力不足 老闆卻不這麼想!台積電前主管教你搞懂問題在哪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1.作者在這幾年幫企業培訓的過程中,時常聽到學員反應,即使向上反應人力不足,老闆卻認為這不是問題。

2.一個問題可能有多個衡量指標,該用哪一個衡量指標辨識問題,需要和對方達成共識。

3.對於人力不足的問題,老闆更在意的可能是人均產值是否還有進步空間。

你有遇過你的問題,被主管認為不是問題的困擾嗎?這時難免會認為是主管搞不清楚狀況,但事實上是這樣嗎?該如何解決這個困擾?

前陣子為國內一家大型金控公司的儲備主管進行培訓課程。一位負責分行業務的學員L,提到他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人力不足。原本分行有10位同仁,今年有2位離職,但繁雜的業務量不變,剩下的同仁得分擔,導致大家常常加班

他也透過我分享的AIG法,把問題量化、設訂目標值提報給老闆了,老闆卻認為不是這問題。他擔心,若是剩下的8個人無法負擔工作量而離職,人力不足的問題就會更嚴重。

聽完L的困擾後,我問其他學員:「你覺得目前遇到的問題,跟他一樣的請舉手」,結果超過1/3的人都舉手。

其實,這幾年我幫企業培訓時,都聽到類似的問題存在。員工認為部門人力不足,老闆卻認為不是問題,到底該怎麼辦?說服老闆嗎?跟老闆吵架嗎? 以上的答案都不是。

辨識問題:指標洞察思考法(IIT法)

首先,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現況跟理想目標的差距」,接著就要說到AIG法的進階方法——指標洞察思考法(Indicator Insight Thinking,簡稱IIT法),從問題中尋找利害關係人都認同的衡量指標,再從衡量指標,重新定義問題。

辨識問題量化數字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指標衡量才會有數字。例如:公司的營收不足,衡量指標就是營收金額;A產品不良率過高,衡量指標就是不良率。

再來,請問一個問題只有一個衡量指標嗎?像是L提到的問題:分行人力不足,它的衡量指標有哪些?學員們紛紛舉手分享:業務同仁的工作效率、分行的業務量、分行的人均產值、分行的加班時數。

到這邊,我們就知道為什麼L的老闆不認為人力不足是問題了。因為L只看到單一面向,認為人力不足,只想到補人,但老闆更在意的,可能是人均產值是否還有進步空間。

一個問題其實有好幾個衡量指標,該用哪一個衡量指標辨識問題,是需要和對方達成共識的。

假設L跟老闆達成共識,認為現階段的問題就是人均產值,這時再用AIG法:設定人均產值的目標數字是40,而現況是30,如何填補剩下10的差距,就是問題。這不僅能讓你和老闆在問題上達成共識,最重要的是,你也能知道老闆看待問題的思維。

這個技巧,是我從事商業顧問十幾年慢慢拆解、淬煉出來的。

一旦問題辨識得更清楚,就離解決問題就不遠了。我們會在職場上感到委屈,常常都是問題還未辨識清楚,只能跟老闆雞同鴨講,導致內心忿忿不平,其實這些都可以避免。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主管 加班 老闆 職場 離職

相關新聞

下屬變上司相遇時怎麼稱呼 ? 網友一面倒這樣建議

公司工作職等升遷,除了個人工作能力為考量外,「人和」也是另一項選擇。如果你的下屬升到比你高的職位,見面時你要如何稱呼他?有一男網友在PTT貼文提問,想問一下其他有經驗的前輩,真的發生該怎稱呼?

新北打造職探營隊 培育醫事人才

據人力銀行資料,醫療專業類人員平均月薪4.6萬、每人工作機會為12.6個,新北市教育局整合醫事產官學界,打造醫事人才職涯...

失聯移工逾8.5萬人 勞動部擬修法重罰非法雇主、仲介

截至今年二月止,在台移工人數75萬6831人,失聯移工人數累計達8萬5229人。近年失聯移工人數屢飆高,不但引發監察院關...

職軍35歲「博士畢業」跳科技業年薪有150萬嗎?過來人:進台積至少2倍

轉職是職涯上一大考驗,近日有名網友詢問,如果自己以35歲的年紀轉換跑道到科技業上班會不會起步太晚不好找工作?貼文一出吸引大批網友留言,紛紛表示以原PO條件根本不用擔心。

華航、虎航大舉徵才 虎航客艙組員起薪上看7.5萬元

疫後航空業強勢復甦,大舉招募新血。中華航空、台灣虎航今天都分別宣布徵才逾百名,包括機師、客艙組員、修護員等;台灣虎航表示...

她問主管薪水何時發?竟遭公司「當面解雇驅離」 卑微求助:我太白目嗎

上班族最討厭跟害怕的事情之一,「非自願離職」大概榜上有名。近日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上發文,敘述自己工作到一半竟被公司趕出去,公司離譜的行徑引發不少網友們的怒火,紛紛痛批公司太荒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