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不是大學避難所!是否攻碩士?專家給三大評估指標

大學畢業生是否進一步攻讀研究所,專家建議可從三大指標自行評估後再決定。示意圖/ingimage
大學畢業生是否進一步攻讀研究所,專家建議可從三大指標自行評估後再決定。示意圖/ingimage

不少大學畢業生陷入是否進一步攻讀研究所掙扎,碩士真的對未來職涯發展是正面嗎?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建議,有明確的職涯方向、有明確想研究的題目、或想出國當實習交換生,「有意識」深造,才能讓研究所生活不留白,因為研究所絕不是大學避難所。

該如何評估是否適合念研究所?王榮春指出,健康理想的狀態是:有明確的職涯發展方向、有清楚的研究題目方向、想國際實習交換與實習,至少有這三大指標,念研究所確實能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動力,碩士畢業後,可望擁有更好的職涯起跑點,能幫助自己爭取到專業度較高、薪資較高的好職缺;反之,如果只是為了逃避就業而去念研究所,或者單純洗學歷,盲目投資1~2年時間和學費念完,反而無法為職涯加分。

104人力銀行「職戰力!企業邀約研究所領先群出列」報告同時觀察三大學群碩士畢業生最常從事的高薪職務發現,資通訊、工程學群除了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外,職缺要求碩士的比率均超過52%,資通訊的數位IC設計師、演算法開發工程師碩士比率更超過80%,若職涯方向明確,將來想投入這些高薪職務,研究所確實已成為標準配備,但商管學群職缺要求碩士比率則低於44%,碩士可視為加分條件,大學可以先進入職場實戰,邊做邊學。

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指出,元智積極與科技巨擘合作、設立企業書院、設計三創與通識跨域課程,打造5G雲端智慧校園,讓學生成為世代亟需人才。看準產業對數位雲端人才的渴求,加上遠東集團相關資源的綜效發揮,陸續推動微軟(Microsoft)教育者計畫與谷歌(Google)進行「雲端人才搖籃計畫」,並和亞馬遜推行「AWS雲創學院計畫」,課程創新結合人機對話模型,如ChatGPT,快速解答問題及提出可行方案,激發學生創造力,期望讓所有學生成為符合環境所需、具高競爭力的人才。

104指出,元智大學在資通訊、工程、商管三大學群碩士畢業生高薪職務中全部躋身領先群,包括:半導體工程師、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半導體製程工程師、RF通訊工程師、軟體設計工程師、產品管理師、以及硬體研發工程師。

此外,由師範體系轉型為綜合大學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也在躋身領先群,包括:數位IC設計工程師、半導體工程師、RF通訊工程師、軟體設計工程師、國外業務人員、以及查帳/審計人員。

彰師大工學院電機系副教授林昭志指出,彰師大在2023年THE世界大學是全球排名301~400名,高居全台灣國立大學第七名,面對少子化衝擊,111學年度整體註冊率達96.85%,創近五年新高,境外新生註冊人數也連年成長。

彰師大具有鄰近中部科學園區與中彰投多個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彰師大畢業生的流向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半導體、友達光電等知名企業。

工程師 研究所 碩士

延伸閱讀

哈利、梅根「分手」 公關專家竟稱:揮別污名的好開始

巴氏量表3類族群將免評估 專家:調整後將不再疊床架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朱俊彰:結合校務研究與精準訪視 培育學生跨領域學習能力

南臺科大創關鍵領袖大學 串聯企業二代首屆限30人

相關新聞

下屬變上司相遇時怎麼稱呼 ? 網友一面倒這樣建議

公司工作職等升遷,除了個人工作能力為考量外,「人和」也是另一項選擇。如果你的下屬升到比你高的職位,見面時你要如何稱呼他?有一男網友在PTT貼文提問,想問一下其他有經驗的前輩,真的發生該怎稱呼?

新北打造職探營隊 培育醫事人才

據人力銀行資料,醫療專業類人員平均月薪4.6萬、每人工作機會為12.6個,新北市教育局整合醫事產官學界,打造醫事人才職涯...

失聯移工逾8.5萬人 勞動部擬修法重罰非法雇主、仲介

截至今年二月止,在台移工人數75萬6831人,失聯移工人數累計達8萬5229人。近年失聯移工人數屢飆高,不但引發監察院關...

職軍35歲「博士畢業」跳科技業年薪有150萬嗎?過來人:進台積至少2倍

轉職是職涯上一大考驗,近日有名網友詢問,如果自己以35歲的年紀轉換跑道到科技業上班會不會起步太晚不好找工作?貼文一出吸引大批網友留言,紛紛表示以原PO條件根本不用擔心。

華航、虎航大舉徵才 虎航客艙組員起薪上看7.5萬元

疫後航空業強勢復甦,大舉招募新血。中華航空、台灣虎航今天都分別宣布徵才逾百名,包括機師、客艙組員、修護員等;台灣虎航表示...

她問主管薪水何時發?竟遭公司「當面解雇驅離」 卑微求助:我太白目嗎

上班族最討厭跟害怕的事情之一,「非自願離職」大概榜上有名。近日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上發文,敘述自己工作到一半竟被公司趕出去,公司離譜的行徑引發不少網友們的怒火,紛紛痛批公司太荒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