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抗生素缺貨1年多 火燒屁股才要動起來?

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藥水缺貨一年多,食藥署表示已增加輸入。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藥水缺貨一年多,食藥署表示已增加輸入。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5種病毒和細菌齊發,尤其黴漿菌來勢洶洶,預估冬天到達高峰,台灣嚴陣以待。但有醫師、藥師示警,用於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已缺貨一年多,情況緊張。衛福部雖在今年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但顯然應變不及,未能掌握狀況,更別提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面對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峰,恐怕招架吃力。

因應疫情上升趨勢,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在行政院會報告指出,衛福部已進行相關醫療量能整備,其中黴漿菌肺炎藥物,兒童用原廠藥水10月已增加輸入,且國內同成分之學名藥12月將大量生產,成人用藥品目前庫存充足。政府持續密切監控,視疫情發展調整相關防疫措施。

相較衛福部的官員老神在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卻繃緊神經,尤其兒童罹患黴漿菌傳染力強,沒有預防針,還會重複感染,抗生素治療不可或缺。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示警,專門用來治療小兒黴漿菌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已經缺藥一年多,藥師沈采穎也發文提醒抗生素年底可能會大缺貨,都反映基層醫護的憂慮。

值得注意的是,衛福部今年4月就已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但功能似乎也只是受理通報而已,治療小兒黴漿菌抗生素已缺貨一年多,狀況一點兒沒有改善,即使有學名藥可以替代,但有藥師反映,通報中心建議可以「以藥換藥」,學名藥也撐不了多久,同樣面臨缺藥的窘境。

必須要檢討的是,衛福部既然有專責通報處理中心,就應該對缺藥的問題有所因應及作為,原廠抗生素缺貨一年多,卻直到上月底才說要增加輸入,下個月才要大量生產學名藥。民眾不禁納悶,前面大半年的時間是在做什麼?為什麼非得等到火燒屁股才要動起來?  

其實,今年春季國內爆發氧化鎂等藥品的缺藥危機,社區藥局缺藥嚴重,昔日的衛福部藥品供應通報平台就升級為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但令人失望的是,功能並未提升,似乎也僅只於受理通報登錄及建議替代學名藥,無法期待充分掌握藥品供應情形,更因欠缺主動查核管理機制,遑論發揮調度功能。

其中關鍵是機制僵化的問題,即使基層通報缺貨也未能及時連結輸入及生產端。須知藥品進口或藥廠生產都需要一定的前置時間,衛福部空有專責單位,但是神經傳導緩慢,未能未雨綢繆,疫情趨緊才要和各國搶藥搶原料,不僅事倍功半,更憑添變數。面對缺藥及抗藥性的挑戰,民眾只能自求多福,口罩戴緊一點。

抗生素 衛福部 黴漿菌

延伸閱讀

缺藥危機再延燒 立委:應提到政院層級

藍委憂基層缺藥 籲食藥署設專線解決問題

博晟對抗黴漿菌疫情風險 擴大產能緩解抗生素缺藥危機

黴漿菌主要症狀是讓你咳不停?一圖看懂提升免疫力可以怎麼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驚嚇!壽司店花壽司 竟爬出蛞蝓

有民眾到北市合點壽司京站店用餐,發現花壽司裡爬出活生生的「蛞蝓」。衛生局昨稽查,發現甜醬未標示名稱及效期、送餐軌道下方不...

人體組織保存庫 未共享 難救急

大腦、皮膚、肌腱、韌帶、神經…,國內現有六十二家醫療機構設置人體組織保存庫,共存十七類組織及周邊血液幹細胞,但多數醫院各...

永豐化學造假被停業 醫院輸液告急

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