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好、正常放水農民搶種 農糧署憂明年一期稻作爆量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穀價上升、稻作面積下降,與停灌休耕、四選三政策都有關,呼籲外界支持。稻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穀價上升、稻作面積下降,與停灌休耕、四選三政策都有關,呼籲外界支持。稻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兩年農業部農糧署實施大區輪作、稻作四選三,加上缺水大規模休耕,這幾年稻作面積銳減,稻穀收成量減少,也因此稻米價格高漲;農糧署今天表示,目前稻穀價格高,明年稻作四選三政策放寬一期可繳交公糧,加上水庫水量充沛,也會正常放水供農民耕種,因此,憂心明年一期稻作生產爆量,生產過剩,造成惡性循環。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農業部各項非營業基金。農業部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明年稻作四選三政策,明年一期放寬,加上水量豐沛,灌溉用水會照放,屆時若農民一窩蜂搶種稻米,稻作面積,會回到過去沒有推動稻作四選三前的面積,約恢復26、27萬公頃,稻米產量多,價格就會降低,這是可以預測的,除非有其他的天災出現。

胡忠一說,這幾年稻米已逐漸轉到產銷履歷,或品質好的稻米有自己的通路,不會繳交公糧,過去106年到110年這段期間,每年都收了50多萬公噸公糧,去年稻作生產面積才23.9萬公頃,已經比過去26、27萬公頃下降,今年更低,原本預估22.8萬,現在能夠收成僅有22.3公頃,今年公糧收購的稻穀數量會更少,現在民間在搶糧,稻穀價格每百台斤1260至1300元,所以現在地方擔心收不到糧,一直加價搶購,目前公糧收購價格趨近民間收購價格,種稻面積減下去,公糧收購就可能走入歷史。

胡忠一表示,但大家如果因為糧價好又搶種、水又多,就會擔心,每年收購公糧約收50萬公噸,目前已經下降為36萬公噸,今年更降低為32萬公噸,生產量下降,目前公糧倉庫還有68公噸的庫存,已經超過安全存糧,法定安全存糧為三個月,為了糧食安全庫存增加為40萬公噸,但若明年又投入生產稻米,恐怕庫存會恢復到50、60萬公噸。

藍綠立委都要求檢討公糧收購價格,胡忠一說,還是認為一提高公糧收購價格,農民又會拼命種,又回到稻作盛產的狀況,民國100年時,當時稻作耕種面積已經降到24.5萬公頃,但因總統大選,當時提出3+2政策,每公斤公糧收購增加3元、再加2元烘乾費,實質增加5元,因此農民拼命種稻,當時增加了3到4萬公頃的稻米產量,價格一提高,誘因出來,原本已經改轉作雜糧的,恐怕又回頭種稻米,「這樣不好」。

胡忠一表示,現在公糧收受的價格很合理,已經計算了成本以及利潤,民間沒有糧,就會用合理的價格去收購,產銷平衡最好,不太希望增加收購價格,這樣產銷結構無法調整、會扭曲,部分稻作面積推轉作,對整體經濟來說,政府不用每年花這麼多經費去作公糧收購。

稻米 胡忠一 農民

延伸閱讀

禽流感來了!農業部預測影響高峰期和感染重點熱區

山藥屬主食 營養價值勝白米飯!怕一次吃不完?3步驟處理可保存1個月以上

台灣香蕉外銷大減 業界分析主要原因:將與日學校營養午餐合作

【重磅快評】飼料米混充食米? 農糧署忘記十年前教訓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卡沙盒試驗5年 自駕巴士商轉難

自駕車是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美國已有無人計程車開始商轉,中國大陸也開放在深圳、北京跑,日本更在去年修法允許L4等級自駕...

新北缺額逾5成 中捷砍人事件…曝捷運人力荒

台中捷運砍人案引發全國關注,各地捷運人力不足問題浮上檯面,缺額從四十人至四百多人,其中又以新北捷運公司缺額率最高,超過五...

你是幸運兒嗎?4位統一超商消費者獲千萬特別獎 有人只花了39元買飲料

財政部今日公布最新一期3~4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統一超商表示,共有4位消費者獲得千萬特別獎、2位獲得2百萬特獎、6位獲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