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國家企業環保獎名單出爐 73家獲獎創新高聯合報也獲獎

環境部長薛富盛(左)頒發聯合報頒銅級獎,永續長羅國俊(右)代表領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環境部長薛富盛(左)頒發聯合報頒銅級獎,永續長羅國俊(右)代表領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為鼓勵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環境部連續32年辦理企業環保獎相關選拔活動,今年有128家企業參選,家數創歷史新高,評選出73家企業、12名專責人員獲獎,獲獎企業包含日月光、友達光電、台積電、玉山銀行、南華大學、統一、中油,聯合報也獲獎。

環境部今天舉辦「第5屆國家企業環保獎暨112年度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聯合頒獎典禮。環境部長薛富盛致詞時表示,近年氣候變遷、環境永續、節能減碳等議題非常迫切且受到高度重視,已成社會發展矚目顯學,了解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環境有重大影響,而台灣身為世界公民需積極解決極端氣候造成的環境問題。

薛富盛說,社會大眾對於環保意識的抬頭,包括淨零模式、現行經濟發展成循環經濟,盼從源頭減量導入綠色設計概念,同時鼓勵推動共享經濟;對於已使用過的產品,若還能使用就繼續重複使用,壞了就回收再利用,製程新的產品,若真的無法再利用,就轉化成SRF,萬不得已才進入焚化爐。

薛富盛表示,環境部在淨零減碳方面也重視綠生活,盼除企業推動外,全民也能動起來。淨零綠生活可從消費行為做起,重視低碳、綠色標章產品,盼從機關、學校、團體等推動,未來環境部也會推動循環採購,採取「以租代買」方式,發揮物盡其用的目標。

環境部指出,今年有128家企業參選,家數為歷年最多,最終評選出73家企業,包含巨擘獎4家、金級獎3家、銀級獎24家、銅級獎34家,以及入圍獎8家,其中2家企業連續3年獲得銀級獎以上獎項,另頒發榮譽環保企業獎座;聯合報以設置太陽能板、汰換耗電空調、設置雨水回收設施獲頒銅級獎,並由永續長羅國俊代表領獎。

統計本屆參選企業111年環保政績,在環境方面,有98家企業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成長64%;74家企業取得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驗證,成長51%;節電量達到4.45億度、節水達7277萬度;減碳量達23.84萬公噸,相當於61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吸碳量。

在社會面向,98家企業發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97家辦理性別平等宣導及課程;另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及環境參與,共計認養76做公廁及40公里海岸,辦理213場淨灘活動,有7506人次參與,撿拾41公噸海洋廢棄物,另有109家企業響應者民綠生活,包含加入環保餐廳、參加綠色旅遊級響應綠色辦公等。

今年企業環保獎評選出73家企業、12名專責人員獲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今年企業環保獎評選出73家企業、12名專責人員獲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今年企業環保獎評選出73家企業,4家企業獲頒巨擘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今年企業環保獎評選出73家企業,4家企業獲頒巨擘獎。記者曾原信/攝影

共享經濟 減碳 環境部

延伸閱讀

二仁溪汙染整治見成效 嚴重汙染由30.9%下降至17.3%

環境部長薛富盛:轉嫁減碳成本…不應該

薛富盛:2050淨零是很大挑戰需積極研發新技術

環團向全球塑膠公約喊話盼台灣列觀察員 環境部長薛富盛這麼說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平均濃度,若卅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