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學一學期改為16周惹議…課程「精簡」 醫學系憂影響國考

盡全力避免全球衝突但不容被威脅 普亭勝利日演說:核武隨時戒備

冬令進補這帖先收藏!羊肉爐、麻油雞非大家都適合 這類體質恐NG

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為冬令常見進補食材。圖/報系資料照
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為冬令常見進補食材。圖/報系資料照

24節氣立冬剛過,正式進入冬季,不少民眾會選擇食補,中醫師提醒,要視個人體質選擇溫補、平補或涼補,民眾常會食用的羊肉爐、薑母鴨都是溫補;四神湯、銀耳湯是平補;青草茶、菊花茶則是涼補。不同年齡族群也有不同的藥材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朝宗說,進補要按照體質,是否生病、燥熱或虛寒、年齡大小都有對應的補方,如有三高等慢性病,或碰到生理期及懷孕期,要先徵詢過中醫師再進補;有消化道疾病要先治療好再補;處於感冒或有急性感染等外感病症則不宜進補。

如果不知道自己屬於虛寒或燥熱體質,則可從以下幾個身體表徵判斷:

※虛寒體質: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白帶多為清澈水狀

食補建議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等 ,促進血循祛寒暖身。

※燥熱體質:怕熱、口乾舌燥、容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難解、白帶多稠且黃綠色

食補建議青草茶、菊花茶、洛神花茶等,清熱解毒養陰補陰。

一般的情形則為平補,四神湯、銀耳湯、冰糖蓮子湯等,溫和滋補且四季都適合,如果不敢吃豬肚豬腸等,也可以用排骨或豆類替代,陳潮宗提醒,如有服用西藥者,要間隔1到2小時。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則說,熱補料理如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加入蔬果就看變成溫補,加入少量有香味的中藥材如當歸、枸杞,和冬瓜、蘋果與羊肉一起燉,好吃又清甜,且羊肉本就較為溫潤、不易上火。

另一項民眾食用的熱補料理麻油雞,林源泉表示,通常建議虛寒體質者才吃,如果平常就火氣大、熬夜,不過身體受不了的話,除了長痘痘,還可能火氣大睡不著,嚴重者甚至會便秘,在烹調上也可以用苦茶油取代麻油。

如果不喜歡「食補」也可以可慮用貼的,陳朝宗提到,可用「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也就是從冬至的隔天算起,每9天一數,共推算出的3個9天, 在這3天的時間,使用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的穴位敷貼,可改善過敏性疾病和易感冒的體質。

陳朝宗說,今年三九天敷貼日期為,初九:112年12月31日、二九:113年01月09日、三九:113年01月18日,不過也不一定要在當天,前後幾天也都有效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朝宗說,進補要按照體質。記者賴昀岫/攝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朝宗說,進補要按照體質。記者賴昀岫/攝影
林源泉表示,麻油雞屬於熱補,通常建議虛寒體質者才吃。圖/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林源泉表示,麻油雞屬於熱補,通常建議虛寒體質者才吃。圖/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補冬常用藥材。記者賴昀岫/攝影
補冬常用藥材。記者賴昀岫/攝影

中醫 立冬 節氣 薑母鴨

延伸閱讀

立冬後溫水泡腳去寒氣 中醫師曝進補3重點

瑞芳吉安里共餐立冬加菜 麻油雞溫暖長者心

喝碗湯等於快吃碗飯 一圖看懂薑母鴨的湯、肉、料、麵、醬哪個熱量高

今天立冬別吃太補!中醫:暖冬食補「這些蔬菜」可多放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