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昂引爆讓座爭議 身障盟:博愛座不該淪為道德綁架

作家李昂昨在臉書貼文指責年輕民眾不願讓出博愛座讓「年長、疲憊」自己乘坐,引發博愛座存廢的討論,衛福部也親上火線回應。博愛座規範是依照「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現行規定是「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身心障礙聯盟表示,博愛座讓座應回歸以需求為優先,不該淪為道德綁架,建議將博愛座名稱改為「優先需要座位」,在無人有使用時,任何民眾都能使用。
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表示,身心障礙者類別很多,有些障別並無法從外觀判斷,也與年齡無關。民眾若有需求時,可向坐在博愛座的民眾提出,但對方若不讓位,則表示他也有需求,應另行尋找座位,不必要求互相揭露自身需求,「更不該認為我不舒服,別人就應讓座。」
洪心平說,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本就容易發生推擠,或找不到座椅的情況,若不適合久站的障礙者,多會避免使用無法訂位的大眾運輸工具;須要使用博愛座的民眾,多是臨時身體不適造成的需求。但不舒服的程度不該拿來互相比較,更不應該上網公審對方,「博愛座是互相體諒的機制,障礙者也不會因此就實施道德綁架。」
「博愛座的設置有宣示意味,但應該正名為『優先需要座位席』,讓大眾更了解其意義。」洪心平說,博愛座的名稱,會讓人有「有愛的人才讓座、不讓座就沒愛心」的誤解。事實上,是否讓做不應該因為座椅區分,否則光是博愛座也難滿足所有需求,其概念應是讓民眾了解,有需求者可優先像坐在此區的民眾提出要求。
洪心平也說,常看到大眾運輸工具上明明人不多,博愛座卻空著,不少民眾寧可選擇站立,這是長久以來,以座椅性質區分要不要讓座導致的現象。故建議正名為優先需要座位席,作為「宣示性保留」,但若無人使用時,任何民眾都能利用該座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