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走到哪刷到哪!台灣ATM密度、「嗶」支付筆數冠全球

台灣減碳龜速 學者:碳定價應採「雙軌制」驅動減碳

學者認為,國家第二階段減碳目標,要在二○二五年比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十,如果完全拿掉核能,即使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成長,也替代不了高占比的火力發電,對減碳幫助有限,對該目標悲觀看待。記者潘俊宏/攝影
學者認為,國家第二階段減碳目標,要在二○二五年比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十,如果完全拿掉核能,即使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成長,也替代不了高占比的火力發電,對減碳幫助有限,對該目標悲觀看待。記者潘俊宏/攝影

環境部公布二○二一年國家總排碳量比前一年增加四點五六個百分點,預估二○二二年排碳量會下降,學者認為這些都在預期之中,但二○二二年排碳量減少是因景氣不好、用電變少,並非減碳有成;目前減碳龜速的關鍵是能源轉型太慢,且未能善用碳定價工具驅動實質減碳,未來幾個階段的國家減碳目標「跳票」機率非常高。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指出,二○二一年台灣火力發電約占八成五,排碳多的「灰電」占比高加上用電量成長,排碳自然不減反增;尤其國家第二階段減碳目標,要在二○二五年比二○○五年減碳百分之十,如果完全拿掉核能,即使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成長,也替代不了高占比的火力發電,對減碳幫助有限,對該目標悲觀看待。

台北市環保局前局長、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二○二二年火力發電量仍占總發電量八成二,排碳比二○二一年少,這是因製造業景氣下滑少用電所致,不是政府減碳有成;而二○二一 年台灣人均排碳十一點三八公噸,和二○二○年全球人均排碳六點三公噸,幾乎多出一倍。

劉銘龍認為,國家碳排放始終在高檔盤旋,第一期目標是二○二○年減百分之二,結果只減百分之一點八八;第二期目標是二○二五年減量百分之十,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遑論二○三○年要減百分之廿四。

劉銘龍表示,減碳龜速原因是能源轉型太慢,且未能擴大碳盤查對象、善用碳定價工具驅動實質減碳。例如環境部只鎖定五百四十家排碳大戶做碳盤查,但減碳並非少數製造業的責任,應盡速納入連鎖超商、賣場及交通與電信業等高耗電服務業,讓國家減碳能全面展開。

其次應盡速公布碳費費率,讓業界有所依循因應;更關鍵的是碳定價應採「雙軌制」,讓排碳大戶可選擇實施排碳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並參照歐盟逐步減少免費排碳的配額;碳費徵收對象則採自主減量計畫優惠費率機制,讓碳定價工具有效幫助國家實質減碳。

劉銘龍並建議碳權不應成為吸金炒作標的,應比照新加坡,購買、抵換國際碳權除應訂上限,也應結合國家自定減量貢獻(NDC),讓企業成為國家減碳的助力。

減碳 環境部

延伸閱讀

減碳壓力大!最新統計:台灣2021碳排不減反增逾2%

桃園5大路跑目標2050淨零排放 12月23日國際選手來台響應

00930低碳高息單月受益人暴增120% 「兩者兼具」高股息又兼顧高成長

大減碳時代來了:歐盟「碳關稅CBAM」如何影響全球企業?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賈新興:20日水氣移入各地有雨 菲律賓外海熱帶低氣壓生成機率增

天氣又有變化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2...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