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代旅遊丟包案外案!員工聽信林大鈞「大幹一番」 爆詐領代償金900萬

不菸不酒卻染上猛爆性肝炎 男成「一肝二用」首例分享重生心境

熊姓男子39歲時因猛爆性肝炎必須換肝,為全台首例「一肝二用」受贈者之一,20年來始終保持感念的心。示意圖/ingimage
熊姓男子39歲時因猛爆性肝炎必須換肝,為全台首例「一肝二用」受贈者之一,20年來始終保持感念的心。示意圖/ingimage

熊姓男子不菸不酒,卻在39歲時因猛爆性肝炎必須換肝,為全台首例「一肝二用」受贈者之一,20年來始終保持感念的心。林口長庚累計已助1400多名病患重獲彩色人生。

「肝若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這是許多台灣人朗朗上口的標語。林口長庚醫院多年來已累計完成逾1400多例肝臟移植手術,並開創「不同血型換肝」、「一肝二用」等創新技術,開啟台灣肝臟移植重要里程碑,今天舉辦「重啟彩色人生—肝移植病友開心回娘家」活動,邀請近300名曾接受肝臟移植的病友齊聚一堂。

今年60歲的熊姓男子分享心路歷程,他過去從事汽車鈑金工作,雖然檢查出B型肝炎卻沒有積極追蹤,即使不菸不酒,卻仍年紀輕輕就染上猛爆性肝炎,忍不住心想「怎麼會是我?」還因此病急亂投醫,到處尋求民間偏方。

後來熊姓男子陷入反覆肝昏迷,連孩子出生都無法陪在太太身邊,所幸及時等到大愛捐贈肝臟,39歲那年成全台首例一肝二用受贈者之一。回首接受移植後這20個年頭,他感謝太太堅強付出,坐在台下的太太頻頻拭淚。

目前一肝二用已非少數,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說,光是8月上旬執行的10例肝臟移植,其中就有6例一肝二用。

66歲潘姓女子則是多年前在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肝指數異常,但因為沒有查出原因,自認年輕、體力好,且孩子還小,她不以為意,隨年紀增加,越來越容易感到疲倦,就醫確診原發性膽道肝硬化。

由於家人血型不合,潘姓女子規劃到中國換肝,連台胞證都辦好,才發現家人私下與醫療團隊討論,最後決定由當年才念大學的兒子捐肝。她說,兒子本來是個連打針都會怕的小孩,卻告訴她不捨媽媽抱著病體去對岸冒風險,「在換肝以前,我的人生什麼都不好,講話也有氣無力」,換肝以後人生變彩色。

李威震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林口長庚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75例肝臟移植手術,年底前可望破百例,往年最高約90幾例,今年個案數較多,推測與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民眾延後醫療、近年對器捐觀念轉變等有關。

李威震並提到,以往設定肝臟捐贈者年紀50歲以下,畢竟年輕的肝臟再生能力還是比較好,但近期團隊完成1例捐贈者為67歲,在年齡限制上有所突破。

長庚

延伸閱讀

長洲戲院停業26年重生 遊客可扮唐伯虎點秋香

險赴大陸尋肝 婦17年前成全台首例不同血型肝臟受贈者

林口長庚助1400位肝病友重生 今辦25週年回娘家活動

賽博豬哥亮現身!藉AI技術重生拍手遊廣告 網驚《電馭叛客2077》演真的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賈新興:20日水氣移入各地有雨 菲律賓外海熱帶低氣壓生成機率增

天氣又有變化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2...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