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議場大混戰!藍白聯手拚國會改革今立院三讀 韓國瑜出招採舉手表決

朝野協商停擺…韓國瑜提無共識下周開會 藍白反對要「挑燈夜戰」

欠車貸63萬未還搶車!37歲男把車從五股開到信義區落網 警帶回調查釐清

去年國人貢獻國旅3904億元!偏好北部旅遊「這兩地」最夯

去年國人以到訪「淡水八里」、「礁溪」的比率較高,整體來看以北部旅遊居多。本報資料照
去年國人以到訪「淡水八里」、「礁溪」的比率較高,整體來看以北部旅遊居多。本報資料照

交通部觀光局公布2022台灣旅遊狀況調查摘要,報告指出,去年因新冠疫情減少國人出國意願,國人國內旅遊總支出達3904億元,較2021年2597億元成長逾5成,旅遊總次數1億6855.8萬旅次也成長33.75%,但整體仍較疫情前2019年略微減少。以據點來看,去年國人以到訪「淡水八里」、「礁溪」的比率較高,整體來看以北部旅遊居多。

2022台灣旅遊狀況調查摘要以電話抽樣訪問方式進行,全年訪問近2萬6千人次。報告分析,去年第1季國人國內旅遊總次數較上年同期成長10.71%,4月27日起取消實聯制及人流管制,因此第2季國人的國內旅遊總次數較上年同期成長90.76%。觀光局於去年7月至12月提出國旅補助方案,第3季國人國內旅遊總次數較上年同期成長54.73%、第4季則較上年同期成長13.86%。

報告指出,去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支出3904億元,平均每人每次出遊支出為2316元。國人去年國內旅遊主要從事的遊憩活動以「自然賞景活動」的比率64.0%最高,其次是「其他休閒活動」50.1%及「美食活動」48.1%;最喜歡的遊憩活動同樣以「自然賞景活動」46.7%最高,其次是「美食活動」17.0%及「其他休閒活動」17.0%。

就旅次分析,去年國人以到北部旅遊者最多,各地區到訪比率較高的據點,北部為「淡水、八里」;中部為「日月潭」;南部為「安平古堡」;東部則為「台東市區(鐵道藝術村、森林公園、體育場)」。

以據點來看,去年國人以到訪「淡水八里」、「礁溪」的比率較高;另與前年比較,「愛河、旗津及西子灣遊憩區」、「逢甲商圈」、「台中一中街商圈」、「東區信義商圈」及「大溪風景區」有上升趨勢;而「駁二特區」、「阿里山」及「鹿港」排名則下降。

另外,去年有38.3%的國人表示完全沒有意願出國,其中19.3%是「單純沒有意願出國」,19.0%是「仍然擔心新冠肺炎疫情而沒有意願出國」,兩者占最多。另有8.1%的受訪民眾去年原有出國計畫,因疫情影響以「取消出國」52.6%最多,也有40.0%為延後出國,另有7.1%未受影響照原計畫出國。

淡水 疫情

延伸閱讀

景點不如國外?他怨「台灣觀光爛住宿特別貴」 網點名1原因是元兇

國人瘋出國遊 國旅慘了

影/超嗨!萬頭攢動仰望空中馬戲炫技 遊客擠爆礁溪商圈

保證訂房、美食免排! 高鐵聯票搶攻旅遊 車票還享85折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