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淨零轉型民意調查 逾8成民眾願付更多電價減少氣候災損

台大風險中心調查發現,逾8成民眾願付更多電價以減少未來氣候的災損。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大風險中心調查發現,逾8成民眾願付更多電價以減少未來氣候的災損。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大風險中心進行氣候與能源相關民調行之有年,為了解民眾在氣候風險感知、政府治理信任、能源政策支持、淨零科技使用等面向的認知與態度,進行「2023年淨零轉型民意調查」,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民調結果發現逾8成民眾願付更多電價,以減少未來氣候的災損。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竣達說明,這次調查發現,90.8%民眾親身感受氣候變遷影響、88%認為不做任何改變會面臨重大災害、87%認為應積極進行能源轉型、19.4%已受到氣候災害導致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失,其中有15.6%損失超過40萬元。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長杜文苓指出,調查發現,民眾認為跨部門氣候治理待改善、因應氣候衝擊能力不足,期待政府完備調適政策,當中也涉及政黨問題。調查顯示,18至30歲較支持政府氣候政策的推行,31至40歲族群對於執政黨的信任較為保留;進一步分析,民眾對於民進黨與小黨的信任度較高,對國民黨及民眾黨的信任度較低,但兩者比較之下,民眾黨的支持度較國民黨高。

杜文苓表示,民眾對於政府面對氣候變遷要加強的能力,主要有三個選項,包含如何面對氣候變遷、氣候變遷的評估、氣候變遷的法規訂定,雖法規在逐步推行,但有7成民眾在意政府應加強如高溫、缺水的緊急應變能力。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木興表示,根據調查,有83%民眾願意更多電費以減少未來氣候災損。現行電價每度為2.6元,願意支付的電價中,以每度多付「未滿1元」、「1元以上未滿2元」的比例最高,分別約占30%;每度願意多付「2元以上未滿3元」有12.5%,另11.6%民眾不願意多付。

林木興進一步指出,以年齡層來區分的話,願意支付每度電「3至3.5元」族群,以21至30歲比例占4成最高;願意支付「2.7至2.9元」族群,以50歲以上民眾最多。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補充,以「願意付多些電費改用再生能源電力」題目來說,有高達7成民眾表達支持,代表能源轉型已成民眾普遍意識,政府應更系統規畫再生能源的推動;但有48.8%民眾認為,近年停電事故頻繁,應促進能源多元化與分散化,以強化電力系統韌性。

周桂田表示,認為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的民眾占52%最多,其次為電價合理、減少電力使用,而使用核電或增加供電來源僅占6.9%;周桂田說,「台灣的電力是綠電不夠」,根據先前的調查,自1999年至迄今,發生停電主要為電網韌性問題,而非電力不足,因此首要加強供電安全,像是2017年815大停電,最後投入約700億加強改善,電價需合理化才能加強。

再生能源 民調 氣候變遷 電價

延伸閱讀

王美花:現在再來講重啟服貿 不是一個好選擇

陳建仁掛保證!今年下半年不缺電、電價不會再漲

是否調整電價? 陳建仁:預估不會調整

低電價是淨零罩門?經濟部:電價合理化是必要的事情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卡沙盒試驗5年 自駕巴士商轉難

自駕車是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美國已有無人計程車開始商轉,中國大陸也開放在深圳、北京跑,日本更在去年修法允許L4等級自駕...

新北缺額逾5成 中捷砍人事件…曝捷運人力荒

台中捷運砍人案引發全國關注,各地捷運人力不足問題浮上檯面,缺額從四十人至四百多人,其中又以新北捷運公司缺額率最高,超過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