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私營好或國有好?阿根廷鐵路緊扣國家命運的悲劇輪迴

伊朗總統直升機遇山區大霧墜毀!同行有外交部長 官員:現場消息令人憂心

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吳德榮:明起梅雨鋒面南北徘徊炸4天

失智失蹤 ─現況篇/友善失智 大環境仍要加把勁

社會應認識失智症,才知道怎麼友善對待失智者。新北市光明里就經常辦相關講座。圖/呂嘉慧提供
社會應認識失智症,才知道怎麼友善對待失智者。新北市光明里就經常辦相關講座。圖/呂嘉慧提供

失智症協會推估,全台約有近三十二萬失智症者,約每七十二人中有一人失智。但多數人的生活經驗裡,即便一天遇到上百人,也很難碰上一位失智者。因為文化裡、社區中,存在著失智居住歧視,使得許多家有失智者的家庭,不敢讓鄰居知道家中長輩已失智。

失智症成為社區裡「鄰避設施」的故事四處可見,最廣為人知的是去年台北市政府要在芝山國小設日照中心,預計服務三十名失能、失智老人,引來家長激烈抗議。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三年前。林伯伯失智後常出現奇怪的行為,例如會撿路上的東西回家囤放、突然對路過鄰居碎念。有次他燒水忘了關火,煙冒出來,鄰居很擔心他把社區燒掉,原來就相處不睦的鄰居設了局想趕他走。他們在林伯伯家門前停了車,車門沒鎖,放千元紙鈔在駕駛座玻璃下方,林伯伯失智後習慣四處撿東西,於是開了車門拿紙鈔,全程被鄰居錄影,去警局報案,說他偷竊。

林伯伯的案例是郭慈安陪伴家屬處理的。郭慈安是衛福部失智綱領推動委員,也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她觀察,大家對失智症的敏感度逐年提升,自行求助看診的比率提高了,也有愈來愈多人願意主動學習相關知識。

但郭慈安也坦言,大環境的「失智友善」,與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改變仍有限。她舉例,現在許多博物館及商店標榜失智友善,家屬即便知道這些資源,仍不敢帶失智者出門,怕失智者不按牌理出牌,出現讓人尷尬的行為,家屬放不下旁人眼光,也讓失智者失去過正常生活的機會。她強調,所謂「失智友善」對象不只社區的店家,家人也需要更勇敢,同時也要被支持。今年國健署和長照司都鼓勵所有從事老人、長照相關的工作人員上失智症課程,希望這一波的課程,能夠帶動大家對於失智的敏感度,提升社區的友善。

數位版看這裡 

終結失蹤憾事 先要了解失智

家屬或者關心失智症的讀者可能都知道,透過按捺指紋、愛的手鍊或愛心布標等工具,可以在失智症者走失時更利於尋人。但為何失智者特別容易走失?走失時,他的身心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聽聽專家怎麼說,從理解開始,是終結失智者失蹤憾事的第一步。

中山醫學大學 失智症 長照

延伸閱讀

丈夫行為怪異讓妻子誤以為他偷吃 想不到原因竟是失智症

社區自發協助治安有獎勵 彰化縣府再編1.3億設天眼

不再是貴族運動!三星尾塹社區推廣公園高爾夫球

阿茲海默症新藥「Leqembi」獲美FDA核准!新藥真能延緩退化?有哪些副作用?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驚嚇!壽司店花壽司 竟爬出蛞蝓

有民眾到北市合點壽司京站店用餐,發現花壽司裡爬出活生生的「蛞蝓」。衛生局昨稽查,發現甜醬未標示名稱及效期、送餐軌道下方不...

人體組織保存庫 未共享 難救急

大腦、皮膚、肌腱、韌帶、神經…,國內現有六十二家醫療機構設置人體組織保存庫,共存十七類組織及周邊血液幹細胞,但多數醫院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