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梵關係將生變?梵蒂岡:盼在中國派設常駐代表

眼藥水怎麼滴最有效?食藥署曝「5NG行為」 藥效打折還導致副作用

點眼藥水看似簡單,但操作上仍有一些細微須注意,以免影響藥效。示意圖/ingimage
點眼藥水看似簡單,但操作上仍有一些細微須注意,以免影響藥效。示意圖/ingimage

眼睛疲勞時不少人都會點眼藥水舒緩不適,但你知道眼藥水的正確使用方法嗎?眼藥水的操作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食藥署列出「5大NG行為」,提醒錯誤的操作方式,可能導致眼藥水效果變差,甚至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眼藥水的正確操作方式常被忽略,食藥署在官網列出常見的「5大NG行為」,第一項幾乎人人都會犯,就是「藥水直接點在眼球表面」,因為這樣操作會誘發眨眼的反射動作,並促進淚水的分泌以排除眼中異物,導致眼藥水無法有足夠的停留時間,讓藥效大打折扣。

其他的 NG行為還有「點藥水後沒有按壓眼頭與閉眼休息」、「未依藥量指示使用」、「點不同的眼藥水未間隔5分鐘」、「未避免眼藥水瓶口碰他物」

食藥署表示,眼藥水要發揮效用,最重要的是停留患部的時間夠久,除了眨眼動作會將藥水排除眼眶,眼頭的鼻淚管開口也會讓藥水流進喉嚨,導致劑量減少,而從喉嚨吞嚥下的眼藥水,也有可能增加全身副作用的風險。

再就是劑量不是越多就越有效,在正確點藥的狀況下,點眼藥水只要一滴就夠了。眼球與眼瞼之間,大約只有20至30微升的容積,而一滴眼藥水的體積大概是25到75微升,所以只需要讓藥水有足夠的時間停留在患部,多點也只是浪費掉而已。由於眼眶的容積有限,如果治療時需要點一種以上的藥水或藥膏,最好能間隔5分鐘左右,讓每一種藥物都能被充分吸收,依藥品不同,使用順序應該是先點眼藥水,再點眼用懸浮液,最後再使用眼藥膏。

點眼藥水時要注意不要讓瓶口碰觸到其他物品。雖然大部分的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仍無法完全主絕細菌滋生,避免碰觸瓶口就是最主要的預防方式,但據調查,多數人在使用上,常會將瓶口碰觸到眼睛、睫毛或臉頰,都可能導致眼藥受到汙染。

食藥署也提醒「2點注意事項」,要注意眼藥水的保存方式,以及要遵醫囑按時點眼藥水。食藥署表示,大部分的眼藥水都可以在室溫保存,但有些眼藥水需要採冷藏方式保存,建議使用前應先詳閱說明書,以免影響藥物品質。另外,治療眼部疾病,需切實遵照醫師建議使用時間及劑量,才能控制病況,早日痊癒。

乾眼症

延伸閱讀

出現「紅眼睛」該不該就醫?3大警訊需留意,常見3大原因報你知!|元氣網

影/誤把強力膠當眼藥水!左眼皮慘遭緊黏 醫拿金屬工具撬開

夏季溼熱保存「藥」注意 藥師教方法:避光避熱、要防潮

健保取消15項指示藥給付 你常吃的藥未來恐自費?|元氣網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新冠確診變多了!醫揭「KP.2恐釀新一波流行」 成人中鏢都有一症狀

新冠再起!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最近確診的病人變多了,尤其大人發燒很高機會篩出陽性,這可能是新病毒株KP.2造成的新一波流行。陳敬倫也提醒,新冠沒有特效藥,但容易傳染給別人,如果能及時檢測,就能做好防護。

YouBike昨晚全台大當機 微笑單車道歉曝原因

全國YouBike系統昨晚發生異常,無法借還車輛。微笑單車公司今早表示,因昨晚9時進行系統效能調整,負載升高導致異常,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