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了房子給誰?這家人誤踩重稅、新令解套省200萬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財政部近日發布解釋令,連續繼承的房地,轉售時,房地合一稅持有期間可合併計算。資深地政士鄭文在表示,此一解釋造福孝順的子女,有人因此省稅200多萬元。

他表示,雖然政策鬆綁,讓孝順子女省稅不少,但建議父母親在2016年以前購買的不動產,當其中一方往生時,最好還是由子女直接繼承,不要將不動產繼承登記到未亡者,也就是父親或母親名下。

鄭文在表示,最近一例是一位父親今年初走了,子女們為了表達孝心,以及讓媽媽安心,就把父親名下的房子過戶給媽媽,由媽媽繼承父親的房子。沒想到相隔不到一年,日前媽媽也過世,房子再度過戶由子女繼承。

由於子女們都各有住處,於是最近以一千多萬元賣掉房子。

鄭文在說,這間房子,父親是在30多年前購買。依照稅法,在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前取得的不動產,如果出售,採用舊制課稅,土地只課徵增值稅不課徵所得稅,房屋也只要繳納契稅與財產交易所得稅。

至於2016年以後取得的不動產,出售時除了土增稅及契稅,還要課徵房地合一稅。

上述例子,如果父親今年初過世時,直接由子女繼承,那麼依規定,由於父親房子是在2016年取得,子女轉售時,仍有採用舊制申報,以總價一千萬元來算,舊制稅額可能只要幾萬元,最多十多萬元。

但是由於父親今年初過世時,由母親繼承取得,取得時間已是2016年以後,之後再由子女繼承,因此已適用房地合一稅,子女繼承持有未滿一年即出售,必須課徵45%稅率。

最要命的是,繼承房地的取得成本,為公告價值,即土地公告現值加房屋評定現值,該房子公告價值約300萬,子女以一千萬賣出,等於獲利700萬,以45%稅率來算,稅額要315萬元。

還好的是,財政部在本月月2日發布台財稅字第11204619060號函規定,房地合一稅持有期間可以合併被繼承人持有期間,母親、子女雖持有一年不到,但父親已持有30年多年,房地合一稅從原本2年內的45%,立刻降至10年以上的15%,大約105萬,一條解釋令,讓孝順的子女省了200多萬。

鄭文在表示,依照財政部最新解釋令,如果連續繼承的房子符合自用,還可以有400萬元免稅額及10%的優惠稅率。

父母親持有的期間計算稅率,屆時,可能將持有2年內45%的房地合一稅降低到持有10年以上15%的房地合一稅,如果符合自用稅率還可以有400萬元的免稅額以及10%的優惠稅率。

雖然財政部放寬連續繼承取得的房屋、土地,房地合一所得稅持有期間計算,但鄭文在表示,父母親2016年以前就取得的所有權,當父母親其中一方往生時,不要將不動產繼承登記到另一人的名下,否則未來出售時,沉重的稅額「絕對讓人苦不堪言」。

免稅額 土地公告現值 土增稅 房地合一稅 財政部

延伸閱讀

學者籲消費券後可發終身學習券 學費列所得稅扣除額 

彰縣標售27標未釐清土地 縣府提醒此次占用情況多

南市標出21筆代清理土地 最高脫標農地每分地逾1100萬元

楊文科重話警告台大:若不按計畫設校就要收回土地

相關新聞

存股族股利可抵稅、怎麼繳才適合?理財達人:分2方式計算

繳稅一族看過來,雖然荷包會縮水,但還是當個好國民乖乖繳稅。這次蜜蜂爹特別整理了今年的報稅懶人包,底下做一些相關補充。

「繳稅懶人包」怎麼繳最划算? 達人整理超詳細圖表一次看懂

又到了5月的報稅季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方式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喔!

報稅懶人包…父母60歲以上可以直接報列撫養! 3族群免稅門檻不同

每年5月申報的是前一年度的全年所得,也就是說,今(113)年5月要申報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綜所稅是「家戶申報制」,成員有本人(納稅義務人)、配偶與受扶養親屬,列報扶養親屬。

兄弟繼承房產後做一事慘...要賣竟得多繳200萬稅金

不動產繼承眉角多,不諳稅法,往往就會付出慘痛代價。近日就有一件,一對兄弟繼承父親房產,因為不懂法令,一錯再錯,本來轉售不...

檢舉逃漏稅獎金最高480萬元 但有四種人不能領

檢舉逃漏稅獎金,最高可拿480萬元,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領。稅務人員、稅務人員配偶及兄弟姐妹、公務員執法過程中舉發的逃...

房租擬改特別扣除 300萬人受惠

大選腳步接近,朝野立委爭相提出減稅法案拚「業績」。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定今天審查所得稅法第十七條修正草案,在財政部「有條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