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政府想組外籍兵打國共內戰 美將領認可卻被華府拒絕

以「賽局理論」聞名…前台大名師巫和懋病逝 享壽72歲

「刑事戰將」警官林明佐涉洩密博弈集團還有不明財產 檢方聲押

特斯拉一體化壓鑄升級爆紅 鴻準、華孚有望搶食商機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 路透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 路透

特斯拉近期在上海超級工廠成功開發出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大幅降低近四成生產成本,且讓車體更輕,引爆新一波電動車車殼進化革命,讓一體化壓鑄技術成為業界當紅炸子雞,激勵鋁鎂合金市場需求,台廠當中,鴻準(2354)、華孚都具備相關能量,鴻準更已有供貨BMW實績,順勢搶搭商機。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發出的一體化壓鑄技術2.0版本已在對岸掀起熱潮,並成為新能源車產業熱搜關鍵字,相關概念股走勢強勁,鋁合金精密壓鑄件廠愛柯迪、寧波拓普集團都備受市場關注,二家廠商今年以來股價分別勁揚32%、24%。

據悉,特斯拉在2020年時,領先業界導入一體化壓鑄技術,將複雜的底盤零件一次壓鑄成型,省去沖壓、焊接等步驟歷經,但因製程難度極高,因此適用的車款並不多,在歷經三年練兵期後,順利開發出2.0版本,預料將適用於更多車款,也讓其他電動車品牌廠大感緊張,擬加速跟進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

業界人士透露,特斯拉使用具備6,000噸至9,000噸壓力的超大型壓鑄機「Giga Press」完成一體化壓鑄技術2.0,大幅減少所需的零件數量和焊接工序,與傳統製程相比,車身約可減少800個焊接點,零件數量減少80多個,車身重量減輕16%,整體節省約四成的生產成本。

台廠方面,鴻準、華孚都積極搶進此一市場。其中,鴻準旗下大陸瀋陽廠與青島廠主要負責新能源車一體化壓鑄的大本營;該公司曾在2021年時,大舉集結200名擅長車殼技術的人才投入開發,並獲得BMW採用,為台廠車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先驅。

鴻準是鴻海起家本業模具的分身,深受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重視,由於電動車除了馬達與電池等動力能源系統之外,車殼的精確度攸關車輛安全性與減重幅度,不容許尺寸公差,更是重中之重。

華孚近年積極搶攻車用,目前車載機構業務營收占比已達約八成,新能源車機構需求則占整體車載需求約45%,隨著車市日益蓬勃,帶動華孚營運走升。

什麼是一體化壓鑄技術

一體壓鑄製程(Megacasting)是將熔融的金屬倒入鑄型中,然後施加壓力使其成形,冷卻後再脫模,優勢為可一次性消除需要投入的眾多工序,縮短生產時間與成本,並兼具輕量化特性,缺點是當車子受損時,維修費用也會比較高。

以特斯拉的一體壓鑄製程技術為例,若與傳統製程相比,車身約可減少800個焊接點,零件數量減少80幾個,車身重量減輕16%,整體則可節省約四成的生產成本。(記者陳昱翔)


延伸閱讀

Apple Car也可能採用一體化壓鑄技術

特斯拉交車量恐衰退 2022年以來首見

新能源車 華孚 鴻準

延伸閱讀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歐查電動車補貼 掃到特斯拉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相關新聞

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投資 台積電AI營收上衝百億美元

台積電AI業績喊衝。法人看好,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AI投資順勢帶動客戶瘋狂下單,台積電今年AI營收將首度突破百億美元...

台積電首度發表2奈米強化版A16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24日舉辦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以及三維積體電路(3D I...

魏哲家出席北美技術論壇 台積電2026年完成矽光子整合

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舉辦北美技術論壇,發表A16技術,預計2026年量產,屆時將邁入埃米世代。2025年完成緊湊型通用...

鴻海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展示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17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2317)作為主要參展廠商,圍繞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進...

台積電下屆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林全與二外籍女獨董入列

台積電今日宣布十位董事被提名人,包括三位現任董事魏哲家、曾繁城、龔明鑫,四位現任獨立董事彼得‧邦菲爵士、麥克‧史賓林特、...

晶圓代工廠業者世界先進:電價若調漲15% 今年毛利率影響0.5%到1%

專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今日表示,政府決定宣布調漲電價,世界內部估算,若電價漲幅15%,世界因是用電大戶,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