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勞團五一遊行怒吼 諷綠修惡勞基法 提五大訴求

震央在中央山脈的地震出現了 名醫2理由籲「10月前不要爬高山」

施振榮:電動車關鍵是發展底盤 就像電腦主機板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朝當地化發展。圖/智榮基金會提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朝當地化發展。圖/智榮基金會提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表示,台灣曾經在1990年代啟動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時至今日,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一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將迎來台灣另一波新機會並扮演關鍵角色。

施振榮表示,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將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當時正是由台灣啟動了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而先驅就是宏碁與台積電。

他指出,在個人電腦領域裡,宏碁在1983年推出自有品牌後,開啟ODM的新商業模式;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1987年創立並啟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在這一波高科技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台灣以研製代工服務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

時至今日,施振榮表示,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一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電動車將是台灣的一個新機會,汽車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產業,供應鏈也相對最複雜,產業要進行典範轉移相對不容易。

他分析說,但台灣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產業中將可扮演關鍵角色,實際上台灣業者已打進供應鏈體系中,諸如半導體晶片、面板、馬達及電子零組件等,期待未來電動車產業典範轉移後的新生態可以造福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消費者與所有的供應商。

施振榮認為,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個人電腦產業一樣,初期也是先由垂直整合開始做起,如今隨著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可以預見未來也將走向垂直分工,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正在慢慢形成。

他並表示,台灣要參與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最重要就是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創新平台」,來推動電動車產業新生態的發展,但傳統汽車產業的主要業者為保護自己原有的利益,不太可能建立這樣的平台。未來台灣在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其中,ICT與半導體業者更將在電動車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施振榮指出,電動車產業要啟動新的垂直分工的新生態,關鍵就在於發展電動車底盤,電動車底盤就像電腦的主機板一樣重要。

施振榮說,如果從過去的產業發展歷史來看,電動車產業目前缺的是新的底盤設計,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以朝當地化發展。

他指出,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新生態要成功,關鍵就是要有開放式的平台,容許參與者一起創新,建立起一個共榮共存的平台,這也才符合王道精神─共創價值、利益平衡的思維,如此才有利新生態的永續發展。

生態 電動車

延伸閱讀

270匹馬力加四驅 這輛羊皮狼Skoda Citigo很熱血!

設充電樁未經大樓管委會同意 電動車主私設皆敗訴

不一定要用電動車降低碳排放 用Eco模式也能愛地球

埃克森美孚大舉買地進攻鋰開採 押注電動車熱潮

相關新聞

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投資 台積電AI營收上衝百億美元

台積電AI業績喊衝。法人看好,受惠全球雲端科技大廠加碼AI投資順勢帶動客戶瘋狂下單,台積電今年AI營收將首度突破百億美元...

台積電首度發表2奈米強化版A16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24日舉辦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以及三維積體電路(3D I...

魏哲家出席北美技術論壇 台積電2026年完成矽光子整合

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舉辦北美技術論壇,發表A16技術,預計2026年量產,屆時將邁入埃米世代。2025年完成緊湊型通用...

鴻海首部國產電動車上陣 展示完整電動車生態系

「2024 臺北國際車用電子展」17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2317)作為主要參展廠商,圍繞集團智慧電動車平台,進...

台積電下屆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林全與二外籍女獨董入列

台積電今日宣布十位董事被提名人,包括三位現任董事魏哲家、曾繁城、龔明鑫,四位現任獨立董事彼得‧邦菲爵士、麥克‧史賓林特、...

晶圓代工廠業者世界先進:電價若調漲15% 今年毛利率影響0.5%到1%

專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今日表示,政府決定宣布調漲電價,世界內部估算,若電價漲幅15%,世界因是用電大戶,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