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子化助長教學現場惡化 普信生如何學習接受失敗?

賴清德、蕭美琴完成宣誓 正式成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直播/總統賴清德簽署人事令 任命行政院長

搬存款買ETF?外幣存款餘額連三降 兩大關鍵原因曝

央行護盤台幣,去年淨賣匯27.7億美元,抑制新台幣全年貶幅僅0.09%。(路透) 許崇萱
央行護盤台幣,去年淨賣匯27.7億美元,抑制新台幣全年貶幅僅0.09%。(路透) 許崇萱

國人外幣存款也被ETF撼動了嗎?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1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220億元,月減26億元、年增1.4%,年增率較2022年的雙位數成長,增速已大幅放緩;1月美元升值、但外存卻不增反減,顯示國人將資金「搬離」外幣存款了。

若以1月底美元匯率31.301元換算,1月底外幣存款餘額降到4,480億美元、月減83億美元;金管會官員說,因接近2月春節,企業或個人會將外幣存款結售為新台幣運用,如因應年終獎金或發紅包等需求。

金融圈則認為有兩大原因,一、1月年節前的台幣資金需求,二、預期美國將降息,已觀察到美元定存增速已顯著趨緩,資金陸續從外幣存款撤出,轉投資高息的海外債,或是獲利了結、結售為新台幣,也的確有部分「錢」進台股ETF市場。

金管會從2004年開始統計國銀外幣存款數字,這18年來,僅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全年增加逾兆元,又以2022年全年大增1兆7,584億元飆史上新高,2023年則大縮水,全年僅增加2285億元,增額僅占了2022年全年的13%;2024年1月又續降低。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金管會官員坦言,外幣存款潮起潮落與美元升息和升值、台股漲跌有關。

2022年十月之前,美元雙率雙升、股市較差,企業戶擔心升息、積極操作「借台幣、存美元」,國人更瘋外幣存款、搶賺美元高息,連各銀行也趁海外利差大,積極吸收外幣存款,企業、民眾和銀行三力助攻所致。

2022年十月之後,美元利率居高不下,企業動用存款償債,加上2023年台股走揚,美元升幅縮小,存戶將部分存款轉入投資,加上外幣存款基期已高,均使外幣存款成長趨緩。

金管會公布最新國銀外幣存款數字。2024年1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220億元,月減26億元,水位已連三個月下降,銀行主管說,去年11~12月減少是因美元貶值、外存自然縮水,但1月美元升值,客戶積極做獲利了結,將外幣存款結售為新台幣做投資,使水位續降。

金管會官員強調,影響外幣存款月變動因素多元,非僅美元匯率單一因素,企業收付貨款、外匯避險、資金調度均會影響,1月有年節前的台幣資金運用需求所致。

若以前十大外存行來看,1月單月外存縮水前三大者是國泰世華銀、兆豐銀和北富銀,單月各減少621億元、272億元和238億元。

ETF 新台幣 金管會

延伸閱讀

金管會管理ETF…多路並進 避免風險升高

ETF爆申購熱潮怎麼來?金管會報告:除了投信公司外還有「這群人」

00940等ETF申購熱翻天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擬祭三大強化管理措施

傳投資人搬存款買00940 官員:銀行資金流動性不受影響

相關新聞

國泰世華去年阻詐共12.8億元 持續精進行員攔詐知能

政府全力防範詐騙,金融業者也跟進,國泰世華銀行指出,2023年共成功阻詐1802件、總金額達新台幣12.8億元,臨櫃攔阻...

台股盤中大跌逾五百點 金銅股閃亮亮 佳龍攻上漲停板

台股16日開低走低,盤中一度大跌逾500點,超過1,500家股票都下跌,但金銅股卻表現強勢,相對其他族群抗跌,其中佳龍(...

網紅愚人節玩笑闖禍 造謠巴菲特買台積 恐判10年

國內一名財經網紅在愚人節撰寫巴菲特買回台積電股票的假消息,並以彭博(Bloomberg)新聞報導的名義發布,假消息被國內...

台灣網紅愚人節放台積電假消息被盯上 最重恐關十年

網紅在臉書上發放消息要注意了,即使聲稱開玩笑也將有刑責,最重恐將被關十年。昨天愚人節,有台灣網紅在臉書上亂開玩笑聲稱巴菲...

央行升息半碼 對民眾荷包影響一次看

中央銀行今日起升息半碼,重貼現率上升至2%,重回2008年12月水準。央行升息後,銀行也會跟進調升存款及貸款利率,雖然只...

熱錢瘋狗浪來了!連兩天匯入巨款、匯市爆量強升 近日挑戰32元大關

熱錢回來了。外資連兩日瘋狂匯入,激勵國內股匯雙雙暴衝,不僅台股收盤續創新高,新台幣匯率16日也勁升1.92角,收在3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