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2萬元變426元!卡地亞鑲鑽耳環標錯價 墨國醫師維權成功終收貨

統測數學A、B、C中間偏易 地震、健身房收費都入題

田馥甄大陸演出被取消 媽媽不忍發聲

年度人物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3:曾慧誠 深刻連結戲劇與音樂 立下本土音樂劇里程碑

曾慧誠 (林政億/攝)
曾慧誠 (林政億/攝)

【撰文/本刊編輯部】

長年厚積台灣本土語言、歌謠與身體,曾慧誠在執導《勸世三姊妹》一劇中爆發了渾厚的力道,精準地在俚俗中展現作品深層的內涵與結構,同時也為載歌載舞的音樂劇注入趣味的元素。但在剝開作品層層外裝,深入核心即可發現,紅了一整年的《勸世三姊妹》,實質原因在於導演統整各部門意見時,能抓住中心思想並以深厚的音樂造詣溝通。也就是說,除了文本為依歸之外,他也能夠閱讀樂譜、依據經驗與團隊各層討論與整合。集創意才華、劇本音樂的理解以及對演員團隊的有效領導,是曾慧誠在今年度脫穎而出的最佳依據。

注目焦點一:

就讀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大學時期開始愛上音樂劇,畢業後赴紐約攻讀音樂劇表演並取得紐約大學(NYU)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不僅接受完整的音樂劇訓練,在美7年期間亦從事音樂劇演員工作。回台後,於2007年與朋友組成「躍演劇團」,誤打誤撞接下導演工作。然而,他也曾回頭擔任演員,獲選中國大陸中文音樂劇《媽媽咪呀》主要角色之一,在當地巡演190場,為期一年。由於該劇製作為英國團隊,因而深入了解百老匯音樂劇的整體製作流程與概念。

注目焦點二:

曾慧誠作為一位音樂劇演員,深刻了解音樂劇中戲劇、舞蹈、歌唱等訓練;而作為導演,除了「躍演劇團」的作品外,他也執導了數十部大小音樂劇如:《隔壁親家》、《釧兒》、《DAYLIGHT》、《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搭錯車》等。累積豐富的導演工作經驗,從而使這些重量級的製作有適當的發揮。

注目焦點三:

在多年的積存後,將台灣土地上的文化底韻,揉合進作品中。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從2021年第一次讀劇即因開頭歌曲〈我幹你祖嬤老雞掰〉引起轟動,後又因劇中人物地址湊巧對應到真實住戶掀起另一波話題。2023年正式在高雄衛武營首演因牽亡歌的口白旋律與意義、家人親情深度詮釋以及結合時事哏等內容震撼觀眾,整體好評口碑逐漸發酵。之後在其他場館演出,造成北藝中心一票難求、臺中國家歌劇院加開場次的現象,年底更應文化部特別邀請,在彰化縣社頭運動公園首度展開戶外公演。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24年1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延伸閱讀

認愛導演柯汶利後張鈞甯坦言:當媽了!鼓勵「孩子們」談戀愛

連線訪問/阮經天被嫉妒 張家輝看王大陸換女友噴1句話

賴蕭競選影片「在路上」被控抄襲金穗獎得獎作 導演回應了

吳奇隆微博封鎖戲劇一姐 網瘋測試「劉詩詩」名字被屏蔽

相關新聞

工具 還是對手?——人工智慧與表演藝術的探索與角力

如果有隻鸚鵡能回答任何問題,我將毫不猶豫宣稱牠是智慧生物。 ――狄德羅(Denis Diderot) 信不信由你,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表演藝術的糾葛已超過百年——在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1920 年的作品《羅梭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機器人」(robot)一詞首度被用來描述這種外型似人,擁有與人類相同思考與行動能力的機械;而劇作中機器人原本設計來服務人類,卻「覺醒」而導致人類毀滅的設定,也成了後世科幻作品對人工智慧的經典想像:從《2001 太空漫遊》的 HAL 9000 到《魔鬼終結者》的天網,機器一旦開始思考,毀滅人類似乎總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身體的失落、消亡與生機——回顧科技舞蹈中的人╱機關係

近年常見於「科技舞蹈」(註1)的創作主軸,時常聚焦科技、機器與人類身體的界線,以及兩者的糾纏與拉鋸。可惜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身體與主體性論題,卻仍未被充分討論與細究。

我 「機器人」:劇場文本敘事如何想像AI與人機關係?

「劇場已經死了,托尼爾。你還不信嗎?」 他想了想,搖了搖頭。它沒有死,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且可能不是永久的……有些事物是時代造就的,有些則是永恆的。這個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特定文化所致,而永恆卻是全人類文化的共同結果。文化人就是表演者,為人類觀眾創造了展示文化的窗口,並籍此展示了它的願景、理想和目的;而這些展示對於文化的連續性、對於物種的目的性定位是必要的。 ⋯⋯戲劇藝術,跟人類文明一樣古老。其超越形式、技術和應用,甚至比現代大眾對機器之神的崇拜還要長久。雖然祂現在暫時被我們供奉,但仍被大眾所誤解。 ——《The Darfsteller》,1955年。

朱陸豪:從猴王到鬼王 不只是演出的再挑戰

《贋作鍾馗》從一段軼事出發,已故西方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位於柏林的臥室裡,掛了幅鍾馗畫,據推測是清代畫家高其佩的的仿作,而他與鍾馗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何與這幅畫共居人生的最後階段?編導劉亮延將另一件軼事——京劇演員朱陸豪在1997年即將前往德國柏林、漢堡巡演《鍾馗》時,意外於台灣行前公演燒傷——彼此互文,然後交織、糾纏。原以為要談的是布萊希特與鍾馗,實則是位於故事中心的朱陸豪,如何扮演、又如何詮釋自己曾不再談起的故事?

《鏡:KAGAMI》與《TIME》 坂本龍一 Far Away, So Close

敬畏之心,總讓世人拉起隔線、保持距離,彷彿擔憂若再靠近尊者一些,神聖就將遭侵犯。也因此我們很難不以一種在圍柵外仰望的姿態,來談論「教授」坂本龍一,儘管「教授」這稱謂,其實是他昔日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 的夥伴兼知交高橋幸弘,帶著點幽默所取出來的,那比較像是個綽號,只因高橋深深佩服坂本解釋音樂理論的能耐。

年度現象03:遲來的#MeToo時刻 改變表演藝術產製樣貌

搜尋《PAR表演藝術》雜誌資料庫,撇除劇情介紹、歷史事件或修辭隱喻不談,「性騷」關鍵字最早的紀錄,是1995年一篇關於民族音樂發展的文章(恰好也是年度回顧專題)。時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成立傳統音樂學系之際,文中連帶提及他校民族音樂教授被指控性騷擾案件成立(註1)。再次出現,已是2017年城市藝波的紐約報導。這次它有了個響亮的名字「#MeToo」——關鍵字標籤(Hashtag)代表的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MeToo」一詞則讓個人經驗不再只是個案,而匯聚為集體經驗並形成社會運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