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產量大崩8成5…口罩國家隊600廠 疫後剩不到百家

滯留鋒影響全台雷雨 吳德榮:今晚天氣好轉 周二再變天

朱陸豪:從猴王到鬼王 不只是演出的再挑戰

朱陸豪 (劉璧慈/攝)
朱陸豪 (劉璧慈/攝)

【撰文/吳岳霖】

朱陸豪在《贗作鍾馗》裡至少有兩層挑戰,面向「鍾馗」這個角色。

第一層挑戰是在1997年後就再也沒演出的《鍾馗》一戲。背後涉及的不只是一個事件,似乎更是整個時代。

改編與詮釋《鍾馗》,是當年朱陸豪「回到」陸光劇隊的挑戰。他在33歲時,決定離開演員身分,先到復興劇團,後到復興劇校綜藝科擔任教職,只是在這3年間,才意識到自己還是喜歡舞台。以《美猴王》聞名的他替劇團與自己立下一個目標,他說:「如果要重新回到陸光(劇隊),我不要再演《美猴王》,希望我有個新戲。」同段時間裡,他看到戲曲名家裴豔玲飾演的鍾馗,讓他在陸光劇隊的允許下,與張義奎一同前往湖北,與編劇習志淦、編腔李連璧將其改編為京劇,並加入鍾馗從墳中出來後的噴火橋段,形成從生前的書生演到死後成神、嫁妹的全本《鍾馗》,順利於國家戲劇院演出。

後來陸光劇隊經整併,於1995年成為現今的國光劇團。在初成立的幾年,朱陸豪多是到國外巡演《美猴王》、《鍾馗》等戲,就在1997年發生前述提及的燒傷事件。相較於現今可見的戲曲噴火橋段,多半用相對安全、卻只能製造微弱火星的松香油,當年的《鍾馗》是口含去漬油往火把吐,效果驚人。從陸光到國光,已演過不上數十次,卻在此時發生意外。朱陸豪說:「吐了大概三、四口,回頭一想嘴巴還有一點油,就回過頭來再吐一次,沒想到這一吐,可能是冷氣,還是搞不清楚的原因,火就燒了回來,燒到了鬍子裡頭,往我的臉燒來。」當時趕緊到後台拆下鬍子,但仍是燒傷了。朱陸豪依然再次上台、完成演出,才趕緊送醫。那時距離前往德國,只剩差不多十餘天。

當年由於法規限制,在德國的演出並沒有噴火段落。但燒傷未癒的朱陸豪,要上妝、然後上場演出仍是件難事,最後雖透過金創藥秘方,讓他順利完成演出,但或多或少也埋下了他再次離開舞台的種子。幾年後,便因國際巡演的舟車勞頓,決定離開劇團。

「對我來說,這個陰影讓我不敢再演。因為要在台灣演出《鍾馗》,就一定得噴火,所以在德國演完之後,就再也沒有演了。」朱陸豪這麼說。不再演的不只是《鍾馗》,其實還有朱陸豪,很長時間轉戰影視,未演出京劇。

這次在《贋作鍾馗》裡面對到的第二層挑戰,並不是再次演《鍾馗》這齣戲,先是編導劉亮延對他提出的各種表演可能,包含邊用手指畫鍾馗妝容,邊唱出其中唱段,或是與德國女演員Ulrike Arnold、傀儡戲師傅薛熒源跨國與跨界合作;進一步是他得重新面對這段記憶與陰影——不只是被火燒傷,更有他在整個京劇轉型的時代裡,離開舞台的某種主動與不得已。

另一方面,從《七十三變》(2019)到這次的《贋作鍾馗》,朱陸豪都在面對不同層面的記憶。從猴王到鬼王,既是他不願被局限在固定角色的堅持,又都默默指向了他的家庭——《七十三變》重新詮釋家庭關係,或是《鍾馗》於「嫁妹」所寄託的家庭情感。

當年的火,並沒有在朱陸豪臉上留下疤痕,卻燒在他心口,烙成生命印記。他雖已可開玩笑說,或許是當年陸光劇隊解散時出演禁忌的關公戲《走麥城》,勢必得倒霉個幾年。(註)但是,在數年後掀起結痂,看著新生的皮膚,告訴著他,也面對觀眾:朱陸豪還在,也還在繼續挑戰自己。

註:梨園尊稱關公為「老爺」,飾演關公也成為京劇特殊行當「紅生」,演員必須有相對應的禁忌。特別是《走麥城》,講的是關公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壯烈成仁升天,相傳演此戲褻瀆神明,戲班會解散,演員會倒楣。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24年3月號;訂閱PAR表演藝術電子版

延伸閱讀

山東小姊弟燒傷!母和4姨媽剃光頭捐皮 網讚:最美5朵金花

密商援烏軍方談話遭竊聽外洩 德批普亭製造分裂

通緝前左翼恐怖組織「紅軍旅」前成員 德國警方大規模搜捕未果

職場霸凌?滬女控辦公桌被貼滿鍾馗像逼退 雇主反稱受害

相關新聞

工具 還是對手?——人工智慧與表演藝術的探索與角力

如果有隻鸚鵡能回答任何問題,我將毫不猶豫宣稱牠是智慧生物。 ――狄德羅(Denis Diderot) 信不信由你,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表演藝術的糾葛已超過百年——在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1920 年的作品《羅梭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機器人」(robot)一詞首度被用來描述這種外型似人,擁有與人類相同思考與行動能力的機械;而劇作中機器人原本設計來服務人類,卻「覺醒」而導致人類毀滅的設定,也成了後世科幻作品對人工智慧的經典想像:從《2001 太空漫遊》的 HAL 9000 到《魔鬼終結者》的天網,機器一旦開始思考,毀滅人類似乎總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身體的失落、消亡與生機——回顧科技舞蹈中的人╱機關係

近年常見於「科技舞蹈」(註1)的創作主軸,時常聚焦科技、機器與人類身體的界線,以及兩者的糾纏與拉鋸。可惜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身體與主體性論題,卻仍未被充分討論與細究。

我 「機器人」:劇場文本敘事如何想像AI與人機關係?

「劇場已經死了,托尼爾。你還不信嗎?」 他想了想,搖了搖頭。它沒有死,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且可能不是永久的……有些事物是時代造就的,有些則是永恆的。這個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特定文化所致,而永恆卻是全人類文化的共同結果。文化人就是表演者,為人類觀眾創造了展示文化的窗口,並籍此展示了它的願景、理想和目的;而這些展示對於文化的連續性、對於物種的目的性定位是必要的。 ⋯⋯戲劇藝術,跟人類文明一樣古老。其超越形式、技術和應用,甚至比現代大眾對機器之神的崇拜還要長久。雖然祂現在暫時被我們供奉,但仍被大眾所誤解。 ——《The Darfsteller》,1955年。

朱陸豪:從猴王到鬼王 不只是演出的再挑戰

《贋作鍾馗》從一段軼事出發,已故西方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位於柏林的臥室裡,掛了幅鍾馗畫,據推測是清代畫家高其佩的的仿作,而他與鍾馗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何與這幅畫共居人生的最後階段?編導劉亮延將另一件軼事——京劇演員朱陸豪在1997年即將前往德國柏林、漢堡巡演《鍾馗》時,意外於台灣行前公演燒傷——彼此互文,然後交織、糾纏。原以為要談的是布萊希特與鍾馗,實則是位於故事中心的朱陸豪,如何扮演、又如何詮釋自己曾不再談起的故事?

《鏡:KAGAMI》與《TIME》 坂本龍一 Far Away, So Close

敬畏之心,總讓世人拉起隔線、保持距離,彷彿擔憂若再靠近尊者一些,神聖就將遭侵犯。也因此我們很難不以一種在圍柵外仰望的姿態,來談論「教授」坂本龍一,儘管「教授」這稱謂,其實是他昔日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 的夥伴兼知交高橋幸弘,帶著點幽默所取出來的,那比較像是個綽號,只因高橋深深佩服坂本解釋音樂理論的能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