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嚇人!平均每2人就有1人出現「這狀況」 專家:恐成台灣肝癌新主因

當代文青小農 新上國小教室花臺變菜圃

教室窗外就是農田!學校運用建築物各種花臺空間種植蔬果,學生可以親近種植場域,因此稱為「一步蔬果」。(攝影/Carter)
教室窗外就是農田!學校運用建築物各種花臺空間種植蔬果,學生可以親近種植場域,因此稱為「一步蔬果」。(攝影/Carter)

【◎文/陳婷芳 ◎攝影/Carter、姚盈仲 ◎圖片提供/新上國小】

  位於左營區的新上國小結合食農教育與美感教育,近9年來在校園內種植超過70種以上蔬果,全校師生化身城市當代文青小農,透過蔬果種植培育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挖掘問題、誘發思考及主動學習等,期間深耕校園藝術教育更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肯定,並將「教室小農」教學經驗整理成書《一步蔬果‧小農雜學力》,是一本校園食農最前線的實務全紀錄。

芫荽、絲瓜、高麗菜、青蔥等形形色色的農作物,全可採收作為餐桌上的料理。(攝影/Carter)
芫荽、絲瓜、高麗菜、青蔥等形形色色的農作物,全可採收作為餐桌上的料理。(攝影/Carter)

  在教室外不遠處的花臺裡,甘蔗、青蔥、九層塔、茄子、番茄、高麗菜、大頭菜、木憋果、玉米、薄荷等各式蔬果和香草植物,在不同區域迎風搖曳、生姿盡顯。新上國小校長王彥嵓分享,2018年調任至新上國小前,他就得知學校老師一直以來都有在進行食農教育課程,於是他將之前在彌陀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的經驗,再加入味覺和美感教育元素,將食農教育制定為校訂課程,同時納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理念,除讓學生了解食物來源,更誘導學生們思考生態環境和永續發展議題。

新上國小校長王彥嵓號稱點子王,以美感素養為核心,創造出都市中當代文青小農,並扎根校園藝術教育。(攝影/Carter)
新上國小校長王彥嵓號稱點子王,以美感素養為核心,創造出都市中當代文青小農,並扎根校園藝術教育。(攝影/Carter)
「鳥屋製作」讓學生親自參與製作動物的家。(圖片提供/新上國小 姚盈仲老師攝影)
「鳥屋製作」讓學生親自參與製作動物的家。(圖片提供/新上國小 姚盈仲老師攝影)

  市區學校發展食農教育需因地制宜,相較於鄉間學校,新上國小不具備廣大校地可作農地使用,因此他們巧妙運用學校建築物中各種花臺空間,也由於種植場域就近在教室咫尺,老師們集思廣益稱之為「一步蔬果」。無毒自然農法讓校園吸引了大量蝴蝶、各式昆蟲及鳥類進駐,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們的生物教室,學校也善用這個絕佳機會開設課程,如「鳥屋製作」讓學生親自參與製作動物的家,造就一個就地取材培養觀察力的環境,同時培養美學概念,透過與小動物日積月累的相處,學習如何與動、植物友善共存,形成最自然的環境教育。

宛如傑克與豌豆的童話故事般,甘蔗從三樓教室外的花臺長出,成為新上國小校園裡一道驚奇的風景。(攝影/Carter)
宛如傑克與豌豆的童話故事般,甘蔗從三樓教室外的花臺長出,成為新上國小校園裡一道驚奇的風景。(攝影/Carter)

  去(2023)年兒童節,為讓學生深入瞭解臺灣的耕牛文化,學校特地從彰化牽來一頭水牛。學生們特地提前兩個月種植玉米,親自收割玉米梗餵食水牛,並親手參與製作牛糞薰香,過程趣味十足,轉變孩子們對糞便等於髒亂的既定印象,瞭解糞便也有其他再利用的方式。近期師生們更開始嘗試種植香蕉,香蕉曾是臺灣經濟起飛重要的出口農作物,在學校規劃設計的教育課程內,孩子得以深入瞭解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此外,考量新住民人口數逐漸增加,香蕉是東南亞常見食材,時常融入當地菜餚中,因此學校有意將香蕉種植活動融入東南亞文化課程,促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養對多元文化的開放態度。

校園小農們透過自己種植照顧,培養觀察力與責任心。(攝影/Carter)
校園小農們透過自己種植照顧,培養觀察力與責任心。(攝影/Carter)
學生們隨時令種植小番茄、蘿蔔等蔬果作物,瞭解農作物生長特性。(攝影/Carter)
學生們隨時令種植小番茄、蘿蔔等蔬果作物,瞭解農作物生長特性。(攝影/Carter)

  在小農教學潛移默化影響下,這群校園小農們也漸漸培養出惜食的觀念。例如,有些學生原先不喜歡吃青椒,但當他們看到餐桌上的青椒是自己親手種植、收成的,就會特別愛惜,連帶改變飲食習慣,有些孩子甚至將這樣的種植經驗帶回家,在自家陽台栽種。中、高年級的孩子們更進一步地發展出產銷概念,他們銷售這些自產的蔬果籌措班費,有時更為了公益捐款而努力,形成一個激勵循環。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與養成尊重食物的態度,更啟發理財觀念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教育在潛移默化過程顯得趣味又別具意義。

在教室外不遠處的花臺裡,種植各式蔬果和香草植物。(攝影/Carter)
在教室外不遠處的花臺裡,種植各式蔬果和香草植物。(攝影/Carter)

  王彥嵓校長表示:「食農教育就是一頁生命教育的篇章,同時也帶領學生實踐SDGs的全球環境議題。」透過食農教育,孩子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們覺得上課是有趣、令人期待的,更為孩子們帶來豐富的學習能力與心靈成長。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4年No.04】

延伸閱讀

女孩鞋櫃必備百搭瑪莉珍 法式優雅、日系文青 5種風格&穿搭靈感一次看

A7重劃區塞車噩夢有解!桃園文青路、青山路拓寬今竣工

香蕉遭譏通告費2千 同期師兄弟逸祥公布YT粉絲只有12人

寶林食物中毒》急診醫「沒遇過這麼兇猛的病程」:不敢吃粿條更該怕玉米和椰子製品

相關新聞

孩子們的快樂基地

今年兒童節,高雄把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的禮物變「大」了!

高雄化身大型海洋樂園!兒童節邀大小朋友來場海洋「大」冒險

迎接4月兒童節假期,高雄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難忘的兒童節禮物,把整座海洋城市變成孩子專屬的遊樂園,於4月4日至7日一連四天,以《2024海洋童樂會 高雄總動員》與所有大小朋友同樂。

搭乘輕軌踩點柴山休憩廊道 收藏城市風光

搭著輕軌逛駁二、到光榮碼頭已經逐漸成為高雄觀光顯學,而現在有越來越多高雄在地人發現,原來搭著輕軌到鼓山站,也能輕鬆爬柴山,登山運動亦能完成淨零減碳。

從山谷唱進世界舞臺 尼布恩合唱團

2023年7月,來自高雄六龜的尼布恩合唱團,以改編平埔族及布農族古調的自創曲目,在世界合唱大賽上大放異彩,擊敗眾多國家勇奪「公開組」金牌。半年後的現在,團員已緊鑼密鼓投入今年度賽事,合唱團指揮陳俊志預告,這次將以在地客家歌謠應戰,讓世界再次聽見臺灣!

溪寮國小自然美學 「家鄉記憶步道」深刻土地情感

「這是我們的逃學步道。」大寮區溪寮國小學童笑鬧著,在桃花心木林下的步道奔跑嬉戲。溪寮國小江忠鵬校長談起步道改造緣起,是透過「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重現綠蔭風光,為孩子營造一條「充滿家鄉記憶的步道」,走進林蔭步道、穿過橋梁,接著踏上水圳旁的綠帶,在田間學習農作,加深對家鄉土地的認識。

當代文青小農 新上國小教室花臺變菜圃

位於左營區的新上國小結合食農教育與美感教育,近9年來在校園內種植超過70種以上蔬果,全校師生化身城市當代文青小農,透過蔬果種植培育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挖掘問題、誘發思考及主動學習等,期間深耕校園藝術教育更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肯定,並將「教室小農」教學經驗整理成書《一步蔬果‧小農雜學力》,是一本校園食農最前線的實務全紀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