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伊朗總統墜機亡!全國哀悼5天6/28舉行選舉 民眾集體湧出悲痛祈禱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 「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朝野再爆推擠!他一夫當關擋門 國民黨成功占領主席台

教改30年前夕 前教長郭為藩點名賴清德上任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

超過14個團體,今天與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公開呼籲,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勿忘選前承諾,應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圖/報系資料照
超過14個團體,今天與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公開呼籲,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勿忘選前承諾,應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圖/報系資料照

410教改即將屆滿30年,包括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台灣高等教育學會、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等超過14個團體,今天與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公開呼籲,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勿忘選前承諾,應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納入就職後重要施政目標。

賴清德曾於競選期間回應教團提問:「為了教育界的教師、學生及家長,未來除了定期舉辦事務性會議,也將尋求不同形式的會議或者網路論壇,進一步擴大社會連結,廣納各界建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讓國家培育人才的制度能夠更多的理解與社會支持,朝向完善與穩健的方向發展。」

早年,全國教育會議從發起到方向制定皆由政府主導,但解嚴之後,第七次、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則廣納民間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和建議,納入會議中分組召開議程當中。

郭為藩表示,舉辦全國教育會議可以激起社會大眾對教育的關心、燃起對教育改革的期望和熱誠,另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討論,達成教育發展的願景和共識。

郭為藩指出,教育會議是教育體系的健康檢查,如同邀請各專業會診把脈,診斷後對症下藥來設法治療或改善體質。對於落實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推動,他也表示,早期想法如今獲得積極反應,甚為欣慰。

前教育部高教及技職司長,現為台灣教育研究院社社長黃政傑則指出,過去召開過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皆是政府因應國家、社會及國際情勢變遷、轉型提出,現在距離2010年所召開的第八次會議已有14年之久。

黃政傑指出,14年來,社會變遷急劇、教育問題叢生,各界對教育的期許和主張紛陳也有待建立共識。希望藉由全國教育會議,帶動各級教育體系改革應變,進而培育人才,回應社會發展等迫切需求。

賀陳弘也談到,面對全球化競爭、科技發展,以及國內少子化、老齢化、產業轉型人才新需求,國內高教、技職、國教、社教同時面臨巨大挑戰,必須重新盤點下一階段教育政策大方向,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的必要性昭然若揭。

教育團體和學者認為,1994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帶動410教改風潮、2010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則是因應少子化,為網路世代教育做準備。如今從高教至幼教、特教等,都必須因應後疫情時代變化,盤點並制定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政策,推動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刻不容緩。

全國教育會議一覽表。圖/台灣教育智庫提供
全國教育會議一覽表。圖/台灣教育智庫提供

網路 高教 黃政傑

延伸閱讀

鄭文燦留任副閣揆無望 凌濤:民進黨內派系恐炸鍋

「卓鄭配」掌政院、潘孟安入府 新內閣貫徹賴清德意志

賴清德言論自由日籲「慎防認知作戰」 廖元豪反質疑:限制言論自由?

本周公布新內閣人事?陳建仁:完全尊重賴清德最後決定

相關新聞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