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淡水凶殺!前員工疑討薪不成 遭老闆砍殺多刀送醫不治

新內閣政次名單公布 挨批敗選者聯盟 在野點名林靜儀不適任

教師地位斷崖式下降、教改壓力增 難吸引年輕學子

大學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師資類科招生每況愈下。教育團體分析,教育改革使教師負擔加重,加上年金改革、家長壓力、學權意識抬頭等,教師地位出現「斷崖式下降」,難以吸引優秀學子投入。

如何吸引優秀學子投入師培,避免未來師資斷層,刻不容緩,從「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來看,103學年度各師資類科核定名額8088名,實際招收到7918名(97.9%);到了110學年度,招生名額增為1萬316名,實際招收8754名(84.9%),招收率下滑。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教師供需失調背後是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但是近年來「尊師重道」的風氣和教師社經地位,都呈現「斷崖式下降」,學生打老師的事件時有所聞,使越來越多的學子,不願投入教職這條路。

林碩杰提到,現在師培大學為了鼓勵學生就讀,朝向多元化、開放化的課程安排,學生畢業後的路更寬了,不一定要投入教職。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教職也越來越難留住人才。

一名不願具名的年輕教師告訴中央社記者,培養一個老師,不是1年、2年就能完成的事,但近年社會環境轉變實在太快了。4、5年前「流浪教師」仍是社會熱烈討論的議題,好多學長姊教甄考了好幾年都考不上,只好轉去考警察、消防員或公務員。

這位教師說,這些案例都會透過口耳相傳,影響學弟妹們投入教育學程的意願,即便今年教師職缺大增,也很難扭轉大家的印象了。

台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葦芸表示,近年國中科技領域確實很缺老師,應考教師甄試,能力也不見得符合教學現場需求,很多學校只好聘代理教師。

她認為,科技業拉走許多人才是一個原因,但近年年金改革,教職員退休待遇不如過去優渥,讓很多年輕人卻步。

陳葦芸提到,目前社會環境和教育現場,對教師不是很友善,而外在環境更吸引人,一拉一推下,越來越難吸引人投入。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教育部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從國家角度,有些領域的人才需求,就是得靠「刻意培養」。現在很多產業都積極與大學、甚至是高中職合作,及早培育人才。如果看到未來教師人力有斷層,就應該要提早因應,重點培育最缺的領域。

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處處長陳錦芬分析,教育大學收到的學生,多數是想投入教職才入學,因此招收較沒問題;然而一般大學的學生想當老師,必須額外修40個學分的教育學程,學分負擔較大,影響參與意願。

陳錦芬也向有志投入教職的青年學子喊話,近年政府逐步改善國小師生比,釋出更多的正式教師員額,再加上「雙語政策」新開了很多職缺,不怕找不到工作。大學會依照市場和教學的需求,強化輔導措施,例如額外開設語言課程,協助不同專業的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

年金改革 教師員額 職缺

延伸閱讀

華文商管教育認證(ACCBE)與商管學院系所自我精進

集結各局處、社區大學開課資訊 新北學習型網站今啟用

桃園某高中學生3度暴走「已2師受傷」教團質疑學校想吃案 校方回應了

歐美名校光環減弱!亞洲一流大學對當地富二代吸引力漸增

相關新聞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