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VR虛擬實境」讓復健變好玩 發現失智者為何不洗澡

無法借還車輛!全台YouBike系統大當機 晚間10點修復完畢

資源班師生比確定不入法 教育部以5年達1比8為「目標」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但多年來沒設班級人數上限,導致師生比嚴重失衡。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議特殊教育法修正案,會中通過附帶決議,有關分散師資源班師生比,請教育部以5年達成師生比1比8為努力目標,同時爭取預算協助地方政府,並要求落實辦理。

有關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師資配置情形,教育部長潘文忠先前曾表示,國教署近來與地方政府密切研議,希望以1比8為目標,最高不能超過1比10,縣市也了解這目標,希望能比照幼教師生比逐年調降模式來運作,已經在規畫草案。

不過,教育部在攸關分散式資源班師生比的修正條文中,考量各縣市師資落差大,並未將師生比入法。立委黃國書表示,雖同意院版草案,但請教育部應提出分散式資源班師生比規畫,否則在未規範師生比的狀況下,學生在資源班能否獲得好的受教品質,備受外界質疑。

立委林宜瑾表示,融合教育是值得追求的目標,但多年來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無設定學生數上限,儘管14年前有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設定師生比,但根本沒被落實,直接將附帶決議改革入法。

立委陳培瑜則直接提案將師生比細節入法。其提案指出,有關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學前教育每班置教師2人,學生不得超過10人;國小每班置教師2人,學生不得超過16人;國中每班置教師3人,學生不得超過24人;高中每班置教師3人,學生不得超過24人。另也提出集中式資源班師生比限制。

立委王婉諭則說,若教育部落入法條很難馬上落實,教育部也應該說明清楚,或透過附帶決議方式承諾何時才能落實;立委范雲也說,教育部應明定特教師生比率或定期檢討。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長吳林輝表示,若短時間內將師生比落入法律,執行會衍生困難,且設定師生比後,短時間內就要進用大量特教老師,恐不利於人才擇優聘用,且涉及地方政府規畫教師人力進用的作業,但允諾會以5年達成師生比1比8為努力目標。

黃國書則質疑,教育部否決的立場是「短時間進用大量師資,不利擇優聘用」,這是行政問題並非理由,這表示教育部能力差?地方政府規畫行政人力能力也很差?立委張其祿則認為,若教育部有心要做這件事,五年內就要達1比8,若僅設為「努力目標」,看起來僅是「托辭」。

該案經教委會審議,雖未能將師生比數字直接入法,但通過附帶決議,請教育部確實盤點各校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之師資配置情形,針對每位教師服務學生人數較高的學校,應督導地方政府優先改善。並請教育部以5年達成師生比1:8為努力目標,同時爭取預算協助地方政府,並要求落實辦理。

教育部 林宜瑾 王婉諭 黃國書

延伸閱讀

黃國書不介入中6初選 江肇國:爭取基層選民認同再合作

陸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張其祿:皮鞭恩惠並用不會停

許銘春遭疑獨厚高雄 王婉諭:就安基金濫用前科累累

台中立委6選區3帥內戰 黃國書:各自努力、初選階段不介入

相關新聞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