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安會諮詢委員生變 總統府:姜皇池婉謝邀請

恐再掀院會表決大戰? 不滿郭國文搶周萬來文件 藍提案送紀律委員會

驚慌逃竄畫面曝!醫專生持三刀中捷砍人 列車進站後車上乘客急逃命

全國五地看得到!學生美術比賽特優作品巡迴開跑

111學年度學生優秀作品除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至2月12日外,自2月18日起將從澎湖、苗栗、高雄、宜蘭及新北等地巡迴展出至5月14日。圖/藝教館提供
111學年度學生優秀作品除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至2月12日外,自2月18日起將從澎湖、苗栗、高雄、宜蘭及新北等地巡迴展出至5月14日。圖/藝教館提供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主辦的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為讓全國民眾有機會欣賞交流,111學年度學生優秀作品除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至2月12日外,自2月18日起將從澎湖、苗栗、高雄、宜蘭及新北等地巡迴展出至5月14日,在台灣北、中南、東及離島等五地接力展出。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項目包含繪畫、西畫、平面設計、水墨畫、書法、版畫及漫畫等7大類,是國內最重要的官方平台;每年此時,青年學子齊聚一堂,以青春為畫筆,創意為顏料,共同彩繪出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這場年度「美」事。

為讓全國民眾有機會欣賞交流,藝教館表示,111學年度學生優秀作品除於藝教館展出至2月12日外,自2月18日起並從澎湖、苗栗、高雄、宜蘭及新北等地巡迴展出至5月14日,含括台灣北、中南、東及離島等五地接力巡迴展出,期將文化平權落實在地藝文場域,邀請各界蒞臨欣賞。

藝教館提到,本學年特優作品題材取自生活經驗、新聞時事,關心環境、疫情、戰爭、性別平權甚至少子化等議題。

就讀高雄市博愛國小的洪語岑同學「洗頭真開心」一作,用色鮮明、主題明確,更可感到孩子強烈的創造力;平面設計類國中美術班組宜蘭縣東光國中黃曉柔同學作品「負重」,畫面呈現在擁擠的長者人臉中,唯有一張嬰兒的臉,傳達現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的現象,並凸顯議題的急迫性。

書法類國小高年級組新北市莒光國小龔于瑩同學,作品「齊物論」章法安排統一、勻稱協調,歐字用筆自然不呆板,結構嚴謹;水墨類國中美術班組宜蘭國中陳農蓀同學「另一個自己」,畫面以自己容貌融入圖像,以對稱構圖反觀另一太空科技化世界的自己。

版畫類高中(職)普通科組就讀新北市康橋高中招碩彥「夢之河」,作品傳達傳統與科技、過去與未來、自然與人造物為主題,藉由陽刻與陰刻、黑與白、疏與密,勾勒出精采的畫面。

西畫類大專美術系組東方設計大學孔子明「看到魚的想念」,此作以魚群具象表達,佐以抽象性的墨藍色,魚群無助的眼神和繩線之束縛,勾起作者懷念親人的漫漫思緒。

漫畫類大專非美術系組育達科技大學邱冠廷同學的作品「口罩可以脫了嗎?」,以貓咪為角色營造進食的起承轉合,在疫情時刻就連端上來的主食「魚」,都要戴上口罩,幽默的呈現令人會心一笑之外,也諷刺了疫情當下的無奈。

宜蘭 疫情

延伸閱讀

新北永和燈會今年首移師仁愛公園 展在地創作近三千盞燈籠

學生「詩繪家鄉」 瑞芳車站地下道作品超驚艷

張善政看橫山書藝雙年展 傳統書法與當代藝術的結合

兒子接受書法大師特訓寫春聯 蔣偉文:很有自己的風格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用文化幣挺花蓮!文化部推專屬加碼1200點 6月8日上路

因應0403花蓮地震災情,行政院提出「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辦理各項重建復原及紓困振興工作,為協助產業振興,文化部今...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