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天氣來了!明起轉乾高溫上看30度 這日再變天降雨熱區出爐

雪山今降「4月雪」畫面美翻 氣象局曝原因

上直播轟侯友宜因「講話沒重點」民調下滑? 葉元之緊急解釋了

不只星星月亮夜發亮 成大團隊讓洋桔梗、鹿角蕨也發光

成大跨領域研究團隊研發發光技術,今年初成功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圖/成大團隊提供
成大跨領域研究團隊研發發光技術,今年初成功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圖/成大團隊提供

國立成功大學與研究團隊長期投入研發植物夜間發光出錦技術,利用儲能能源奈米材料原理,結合植物表面功能性修飾技術,讓葉片有效產生物理或化學變化,今年初更在農委會輔導下,成功將發光技術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未來農委會將媒合花卉產銷管道,並輔導開發發光植物的產銷商機。

成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蘇彥勳於2015年與資料系涂勝龍博士、顏振標博士利用儲能能源奈米材料原理,結合植物表面功能性修飾技術,以噴灑或人工塗抹的方式,讓不具毒性的發光塗料成功附著在葉片表面並吸收到葉脈中,讓葉片有效產生物理或化學變化;2021年與成大藝術研究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助理教授進行合作藝術療癒課程。

蘇彥勳表示,該發光塗料能適用於各種天然植物,塗覆後不影響植物自然生長,更能重複施作,讓植物在自然光或一般室內燈光下吸收光子、在夜間發光。研究團隊使用的奈米植物葉脈吸收技術,讓植物功能不受損且能共存,過程不須修改植物基因即可達到特殊可調控功能,另此發光材料已通過SGS國際認證,可安心使用,也利於國際化行銷。

蘇彥勳說,成大跨領域研究團隊今年初在農委會輔導下,位於台南鹽水的創生研究基地成功將發光技術應用在洋桔梗與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未來農委會也將媒合花卉產銷管道;洋桔梗主要種植在彰化、嘉義、台南,在花卉外銷產品分析中,洋桔梗外銷量僅少於蘭花、多花菊與文心蘭,外銷日本市場極具潛力。

馬薇茜表示,此研究是在拓展農業植物與藝術及生態環境裝置的美化與共生關係模式。洋桔梗本身花色豐富,花型類似玫瑰,又稱「無刺的玫瑰」,其花語為「不變的愛」,夜裡發光的洋桔梗,不僅讓人有視覺感官饗宴,未來也可為植物藝術療癒與情人送禮的絕佳選擇之一。

成大團隊表示,蘇彥勳教授的開發研究不僅與馬薇茜進行藝術設計創作等相關課程,也與台灣大學王淑美教授合作第六產業地方創生、與中研院關肇正研究員研究材料能階設計、與中正大學機械系賴臆升助理教授異相處理技術等相關跨域研究,讓這項「藝閃夜光植物」結合科技、藝術、人文等多面向應用價值與藝文涵養。

發光植物研究成果於2022年榮獲國科會未來科技獎與美國MUSE Design Award 謬思設計大獎的「光學設計/農業光學」金獎、「產品設計/永續環境」金獎及「產品設計/未來科技」白金獎等多項肯定。

成大團隊表示,期許該研究未來在農委會的輔導下,可以開發發光植物的產銷商機,也能投入社區與地方等文化與藝術創生計畫,為偏鄉地區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協力與公益團體合作,成為創生的另一種機會,讓經濟效益回饋社會。

成大跨領域研究團隊研發發光技術,今年初成功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圖/成大團隊提供
成大跨領域研究團隊研發發光技術,今年初成功應用在洋桔梗及觀葉植物鹿角蕨2種植物上。圖/成大團隊提供

團隊 農委會

延伸閱讀

張善政看橫山書藝雙年展 傳統書法與當代藝術的結合

陳吉仲也涉抄襲農委會卻不處理 桃市府批:球員兼裁判

【重磅快評】農委會打張善政 鄭文燦記陳吉仲功勞一筆?

農委會出手為鄭文燦開路?他要張善政別怕:續挖大秘寶

相關新聞

上課玩手機 學生輔導後 墜樓重傷

台中某高一男學生昨天上午從學校四樓墜下,造成腦出血、多處骨折,傷勢嚴重。校方表示,該生日前多次被發現在課堂用手機,班導師...

台大砸錢留才 一年加薪150萬

中研院長廖俊智日前指出,台灣面臨博士班誘因、教授待遇、退休所得等三個「偏低」劣勢,不利國際競爭。為此,台大昨舉行校務會議...

砸百億推前瞻平台、人社領域卻掛蛋 吳政忠:會擠一擠

國科會今年在新春記者會宣布,今年將投入逾349億元在8大領域建立前瞻科研平台,相較其他七大平台皆編列超過20億的預算,卻...

幼教師生比1:12 盼3年後能達標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年新春團拜拋出調整幼教師生比至一比十二,將自一一二學年起從公共化幼兒園先行。潘文忠昨宣布三方針,若公共化...

雙北營養午餐喊漲 中南部觀望

近期蛋價及物價均飆漲,台北市營養午餐業者喊吃不消,有三所國小表示要漲價,其他中小學也醞釀調漲,北市教育局預估下學年營養午...

明道大學又爆欠薪教師組自救會 教育部令9日前改善

明道大學去年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遭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今(3/3)再傳出校方積欠教職員工兩個月薪水,高教工會今南下協助教職...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