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回應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 陸國台辦:充分揭露「台獨工作者」本性

高雄首座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啟用 推動遊戲平權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今天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讓身心障礙孩子也能進入遊戲場。學校志工團高家姐妹成員為實現父母幫助校內學生的公益心願,以父母名字捐贈9人座公務車,讓特教生戶外教學、校外實習及公務使用。

成功特教學校校長蔡鴻文表示,學校共融式遊樂場是110年向國教署爭取的計畫,也是高雄市第一所爭取到「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的學校,從計畫申請到建置過程並無前例可循,學校秉持「平權」的核心價值及「身心障礙孩子也能踏進去遊戲場遊戲」的信念,從規劃設計到實際施工,反覆著墨如何讓身心障礙孩子從旁觀者變成使用者,經過多次討論,這座寓教於樂的遊樂場才終於完工。

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的遊具,包括行動不便者也能使用的滑梯、旋轉盤,訓練孩子感覺統合與平衡感的攀岩塊與平衡木,訓練手眼協調的遊戲板,還有音樂遊具三面鐵琴。

高三蔡姓特教生說,從來沒有看過專門提供特教生遊憩的遊具,其中無障礙遊戲盤,自己坐輪椅就可以上遊具,完全不需要別人攙扶,可以和同學共同操控遊玩,很有趣。陳姓特教生也說,最喜歡玩滑溜梯,設計上很貼心,不會怕跌倒,可以享受滑溜梯的速度感,很棒。

教育局專委劉靜文表示,感謝立委賴瑞隆、市議員林宛蓉對學校「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的爭取,讓學校孩子有共融的體能活動學習環境,得以從教室走出戶外,創造多元學習的美好經驗,也學習在遊戲過程中自我挑戰,快樂成長。

蔡鴻文頒發感謝狀給捐贈9人座公務車的高家代表,並頒發校務顧問證書給蔡天送、張泰源與林得祿。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高雄市第一所校園「共融式無障礙遊樂場」在成功特教學校啟用,推動遊戲平權。記者徐如宜/攝影
成功特教學校校長蔡鴻文(右)感謝捐贈9人座公務車的高家代表(左)。記者徐如宜/攝影
成功特教學校校長蔡鴻文(右)感謝捐贈9人座公務車的高家代表(左)。記者徐如宜/攝影
成功特教學校校長蔡鴻文(右一)頒發校務顧問證書給蔡天送、林得祿與張泰源(右二到右四)。記者徐如宜/攝影
成功特教學校校長蔡鴻文(右一)頒發校務顧問證書給蔡天送、林得祿與張泰源(右二到右四)。記者徐如宜/攝影

特教

延伸閱讀

新北市府投入1.8億改善學校遊樂場 188校全數檢驗合格

身心障礙生求職因「三未」卡關 學者籲落實職涯輔導

打造身障生樂園 成功特教獲國際認證學校經營創新殊榮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學齡2歲入3歲班?公私幼不同調

台灣長期面臨幼兒園兩歲專班太少的問題,導致幼兒無校可念,教育部昨天召開會議,邀請教育、家長團體,討論「幼兒園三歲專班招收...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