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國家恐弱化學生學習力 台大教授批:烏魯木齊政策
台灣語文學會發起「反對2030雙語國家」連署,迄今已獲得逾1700人支持,其中逾400位來自全國大專校院,反對雙語國家獨尊英語。學者就痛批,雙語國家是經濟主導文化,進而壓倒文化的政策,「烏魯木齊(意指胡說)未經思考的政策。」恐導致學校犧牲教學品質,或是相同觀念需講解多次,弱化學生吸收力,「不僅是笑話,還可能延伸成災難。」
台灣語文學會今天召開記者會,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江敏華提出反對雙語國家理由,雙語國家是將英語無限上綱,忽視台灣多語社會的事實,台灣的本土語言恐淪為海邊的漂流木。
再者,江敏華也說,各級學校力推的全英語授課缺乏可行性,學校老師可能犧牲教學品質,將過去用中文一次就能說明白的概念重複講解,學生吸收的知識大不如前,恐弱化學科能力,甚至加速部分學生提早放棄學業。無論在文化認同、學生學習、階級分化上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咸浩則指出,雙語國家政策是由經濟主導文化,進而想壓倒文化,以為將全英語落實於體育、數學等學科就能提升學生英語水準,但老師恐要花更多時間重複解釋,教學內容進而遭到稀釋、師生間缺乏討論,恐導致學生理解觀念下降,變成教得少、吸收亦少,「不僅是笑話,甚至可能延伸成災難。」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王俐容則說,國發會關注的是產業跟經濟,但未意識到雙語國家是語言政策,語言政策理應歸文化部,但《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台灣不同語言方針又散見於各部會,如閩南語、東南亞語歸教育部,客語屬客委會,文化部則管手語跟閩東語。文化部才應該提出完整的國家語言政策,否則台灣根本沒有語言政策。
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教授陳淑娟談到,台灣曾經歷皇民化、獨尊華語運動,本土語言曾經奄奄一息,如今轉型正義才要開始,雙語國家政策又將大量資源挹注於英文,只會讓本土語言更卑微。
台灣語文學會要求,國際化、競爭力不等於英語化,政府應規劃本土語言優先的「多語言國家」改以多語台灣,英語友善為目標。並將「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退回行政院,與「國家語言發展中心這是草案」一並研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