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二十大」後 中國經濟變局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中共二十大後首次出訪。新華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中共二十大後首次出訪。新華社

【文.李沃牆】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0 月在北京召開,展開新人事新政策,走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此後將牽動著世界經濟及金融市場的脈動。面對中國經濟變局,臺商何去何從?

通膨陰霾籠罩、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揮之不去,今(2022)年對中國及全球而言,絕對是動盪不安的一年。尤其,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打破舊有體制連任總書記,新的領導班子底定。未來的經濟政策動向,不僅關係著中國經濟成長前進或下行,也牽動著世界經濟及金融市場的脈動。兩岸一衣帶水,臺灣對中國經貿依存度居高不下,政府及企業該如何因應「二十大」後的經濟變局?

經濟趨緩後將維持穩增長

中國自 1979 年進行改革開放,經濟可謂一飛沖天,1979 至 2011年,三十年間平均經濟成長率逾 10%,被稱為高速成長階段。之後便進入新常態階段,但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戰,接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面臨下行,甚至有硬著陸風險。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 4.8%,第二季僅0.4%,遠低於原先預期。甫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成長率為 3.9%,累計前三季經濟成長率為 3%。不過,中國國家統計發布的 10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 49.2,仍低於 50 的榮枯線。另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亦由 9 月的 50.6 降至 48.7;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在內的綜合 PMI 由 9 月的 50.9 降至 49.0;財新中國 10 月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降至 48.4,連續第 2 個月落至收縮區間,為 6 月以來最低,以上數據均顯示市場需求下降,導致生產活動放緩。

再者,中國海關總署 11 月 7 日公布 10月進出口年增率雙雙衰退,顯示出口受到外需疲弱,進口則受內需偏弱等因素拖累,特別是內需不足將是限制當前中國經濟短期復甦、中期增長與長期發展的主要問題;看來,今年難以達成 5.5%的年成長目標。國際貨幣基金(IMF)在7月底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下修至 3.3%。9 月 21 日,亞洲開發銀行(ADB)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疫情反覆,制約國內消費需求全面恢復、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惡化、金融系統風險不斷積累等幾大風險,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 3.3%,且預測明年增長低於 4.8%。世界銀行於 9 月 26 日最新報告,再次將中國的經濟增長大幅下調至 2.8%,明顯低於4 月時預期的 5.1%和 6 月時預期的 4.3%。中國銀行研究院則在 9 月 28 日發布《2022年第四季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第三季經濟增長率為 3.8%左右,第四季增長約 5%,全年增長 3.5%左右。而彭博當前預測,未來十年中國的平均成長率則將低於 5%至 4.6%。若相關刺激政策能發揮奏效,則經濟應有機會逐步回穩。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2.12月號】

延伸閱讀

中經院下修經濟成長率

紐時:美俄換囚 曝普亭對俄烏戰爭談和的盤算

被通膨、升息拖累 印度疫後難復甦

消費者支出比預期強 美上修Q3經濟成長率

相關新聞

碳費開徵 碳有價時代來臨

《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了多元減排工具,其中包括眾所關注的碳定價機制-碳費徵收。依據環境部規劃,碳費將於今(2024)年開徵,明(2025)年繳交,未來如何配合碳費徵收機制,運用碳權交易提升減排效益,將是政府與企業的一大挑戰。

113年董事會及股東會法規實務重點提醒

今(113)年股東會旺季即將到來,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有哪些新規定及應配合遵循事項?提醒公開發行公司宜儘早掌握與做好因應準備,以保障股東權益。

紓困補貼收入須先抵減核定虧損 才能盈虧互抵

營利事業受疫情影響,依紓困條例可向政府領取補貼,且補貼為免稅收入。然而,營利事業若有虧損,往後年度盈虧互抵時,依財政部目前見解,須先抵減補貼收入,對虧損的納稅義務人相當不利,恐有違紓困條例之美意。

台積電熊本廠效應分析

近日台積電熊本廠盛大開幕,成為日本最先進的邏輯製程晶圓廠,更帶動了臺日半導體供應鏈與產業聚落一片生機勃勃。台積電進入海外擴廠的「大航海時代」,未來是否面臨新的挑戰?又日本衰退的半導體產業能否藉此機會重新崛起,再創顛峰?熊本廠後續效應值得持續觀察。

房屋稅條例修正之稅率計算與申報方式解析

房屋稅條例新制又稱「囤房稅 2.0」,預計將於民國(以下同)113 年 7 月 1日開始適用,明(114)年 5 月開徵。本次修法在實體面及程序面有哪些新規定?另相關子法是否完備,方有利於實務推展。

淺談IFRS永續準則的 碳揭露規範

IFRS 永續揭露準則第 S1 號提供一個架構,要求企業揭露其價值鏈中的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第 S2 號專注於規範企業揭露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其中,關於碳揭露,企業亦需要解釋氣候變化等永續性風險和機會,這些揭露資訊將可幫助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了解企業在管理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