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成永續新關鍵字 2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撰文:鄭杰】
繼「氣候變遷」之後,「生物多樣性」將成為下一個全球無法忽視的永續關鍵字。
安聯環球投資全球永續暨影響力投資總監克里斯汀生(Matt Christensen)指出,雖然整體而言,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的整體成果令人失望,但仍有些正面進展,其中之一就是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關注。而他預估,到2030年前,生物多樣性的促進目標「自然正值」(Nature-Positive)將可望為亞洲帶來高達4兆3,000億美元的商機與2億3,200萬個工作機會。
自1995年以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每年召開1次,是全球最重要的氣候峰會,隨著近年氣候變遷議題益發受政經界重視,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倡議與締結的議題也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
2議題出現正面成效 可關注後續發展
2022年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克里斯汀生除了親自與會,也透過視訊會議,與亞洲媒體分享他的第一手觀察。整體而言,克里斯汀生認為,COP27大會的會議成果的確是令人失望的,但是他認為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全球接連受到各種重大事件的衝擊,除了甫從全球大流行疫情中走出陰霾,隨之而來的又是嚴重的通膨,以及在全球各地上演的地緣政治風險,這些事件都分散了領導者與民眾的注意力。
不過,克里斯汀生認為,這次的COP27大會還是有部分議題出現正面成效,仍值得期待後續發展方向。
議題1》損害與賠償,為極端氣候受害國而設
損害與賠償的援助機制,是眾多議題中踏出第一步的正面例子。此機制是針對因為極端氣候受害,並且缺乏基礎建設的非洲、小島國等提出賠償,幫助它們度過極端氣候所致的威脅。雖然實際的執行與解決方案仍待討論,但可望在下一次COP28大會上將進一步達成共識。
議題2》生物多樣性,以促進自然正值為目標
克里斯汀生認為,在COP27也受到關注的「生物多樣性」,將會是繼氣候變遷之後,下一波廣受全球重視的議題。
所謂「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涵蓋範圍廣泛,包括遺傳、物種、生態性的多樣性,小從基因、個體,大到族群、物種、生態系等各種層次生命形式。在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工業汙染、大規模自然開發之下,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流失,而這些生物的喪失不僅會導致大量生物滅絕,更會進一步威脅到糧食安全,造成糧食缺乏,危及人類生活,甚至有許多關鍵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因此面臨中斷的風險。正因如此,許多專家疾呼,絕不可忽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克里斯汀生預估,生物多樣性尚需要設立的指引框架,也將在下一次大會中討論並有機會訂出一個框架,而這個框架將會被定義為投資界的指引,也讓投資方更深入了解影響力投資能夠對於生物多樣性發揮何種影響,「我認為你會看到愈來愈多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議題,而不再僅限於氣候變遷。」克里斯汀生說。
生物多樣性對於亞洲來說,也至關重要。安聯投資可持續發展專員何忠熙指出,就全球範圍來看,全世界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有一半是高度依賴或適度依賴自然而創造的,但如果將範圍收縮至亞洲的話,比率就會進一步拉高至63%,也就是比起全球其他地區,亞洲的經濟活動更依賴大自然而生。倘若當前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的話,到了本世紀末,東南亞所有物種中,可能會有多達42%消失,是相當大的風險,也是相當迫切的危機。
不過,在這樣的風險壓力下,何忠熙指出,這也創造出了機會。因為要解決生物多樣性的危機,必須要有系統性轉型,淡馬錫控股旗下的永續相關平台Ecosperity估計,包括食物、土地、海洋利用、基礎建設、能源、開採等系統都需要進行徹底的轉型,以改變原先的商業和生產模式。
而為了促進生物多樣性,遏止生物多樣性流失,達成「自然正值」的目標,避免物種進一步滅絕,這些相關轉型,預計在2030年之前,將可望於亞太地區創造4兆3,00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以及2億3,20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在食物、土地、海洋利用系統預估將貢獻最大的商業價值,估計將高達1兆6,500億美元,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將上看1億1,800萬個,占比高達51%。由此可知,「生物多樣性將是亞洲的重要關鍵和發展機會。」何忠熙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