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強化韓美同盟 「安美經世」路線受考驗
【文/廖禹揚 (中央社駐首爾記者)】
美中緊張關係延續多年,對韓國前任文在寅政府到現任尹錫悅政府都是重要外交難題。不過,反中親美傾向的保守派尹錫悅政府上任後便積極強化和美國同盟合作,與專注朝鮮半島局勢、努力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文在寅政府展現極大政策差異。
強化與美同盟合作 韓版印太戰略擴大影響
中國在過去五年對文在寅政府的「冷待」可能是尹錫悅政府積極轉向的原因之一。文在寅2017年上任後不久就前往中國國是訪問,但不僅沒能見到習近平,與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會面也被延後,抵中後自行前往當地餐廳用餐的待遇更是讓韓國輿論深感不滿,遭保守派痛批「事大主義」(小國以侍奉大國求生存的外交策略)招致外交恥辱。
相較之下,強調韓美同盟的尹錫悅政府與亟欲促成對中國包圍圈的美國政府一拍即合。尹錫悅上任10天就與訪韓的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峰會,不到一年內又在今年4月訪美進行第二次韓美峰會,此行更是韓國領袖時隔12年赴美國是訪問,峰會之餘也應邀至美國國會及哈佛大學演講。
「高規格待遇」成為執政黨國民力量誇耀親美政策的成績單。
世宗研究所安全戰略研究室室長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鄭載興表示,尹錫悅政府已認知到,只有在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下,才可能使韓國經濟繁榮,預期將持續積極協助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韓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指出,韓國今年以來的國際形象、地位、作用與責任都較往年出現明顯變化,具體顯示在參與北約峰會等重要國際活動、美韓同盟措施大增等。在維持朝鮮半島和平的基本立場上,也配合國際局勢擴大對外政策框架,包括提出韓版印太戰略等,擴及印太地區及國際議題。
全家霖認為,即使南韓不選邊站,在東北亞地區的兩大陣營對立情形已是無法避免的時代趨勢,「俄中朝(北韓)的聯合愈來愈鞏固,也會強化美日韓的同盟、友邦關係」,希望遏制北韓威脅的南韓政府不太可能再採取親中立場。
韓國技術優勢不再 對中貿易逆差加劇
美中關係惡化讓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周邊國家意識到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加上COVID-19疫情推波助瀾,國際供應鏈開始重組。而在2016年就因部署「終端高空防禦飛彈系統」(THAAD,簡稱薩德)問題引發中國「限韓令」報復的韓國,更早就意識到對中國依賴度過高的問題。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全經聯)指出,韓國對中國貿易金額從1992年建交時的63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3,000億美元,規模成長超過47倍,中國以24%占比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韓國貿易收入甚至有八成倚賴中國,而這些收入大多來自韓國企業出口至中國進行加工的中間材產品。
韓中建交至2022年迎來30週年,韓國過去因建交及技術優勢在中國享有貿易順差優勢的紅利不再,2022年4月出現建交後首次逆差,同年10月至今年6月已連續九個月逆差,原本高居韓國出口對象第一名的中國,已降至第四名,次於台灣、美國及澳洲。
韓國對中國出口大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半導體出口低迷。在中國政府推行「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中國製造業迅速崛起,韓國過去的技術優勢弱化。曾任職於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的劉承旼說,北京當局定下半導體在2025年前達到七成自給率目標,「即使經濟狀況好轉,韓中貿易也很難有大幅成長」。
而隨著便宜人力紅利消失、中國製造業崛起,韓國中間材對中出口額開始降低,終端消費性產品市占率也大不如前。以2013年曾在中國市占率達到20%以上的三星手機為例,近年在高階手機蘋果、中低階手機小米等中國品牌夾擊下,在中國市占率已大跌至1%以下。
中國戰狼外交再掀波 韓國厭中民意日增
在產官學積極尋求「脫中國」、分散風險策略同時,堅守「安美經世」(安保與美國合作、經濟與世界合作)原則的尹錫悅政府雖說經濟上會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合作,但顯然不願意再為經濟問題「委屈求全」。除了薩德基地通過環評、將建造多項永久性支援措施外,尹錫悅今年4月訪美前,也罕見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談及刺激中國政府敏感神經的台海問題。
尹錫悅當時表示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並稱台灣議題不單純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問題,而是跟兩韓關係同樣影響國際社會的全球性議題。中國外交部對此一貫強硬批評「在台灣問題上玩火者必自焚」,堅稱兩岸問題屬國家內政;但韓國外交部罕見立即回應,認為中國外交部對他國元首發言的反應「是嚴重外交失禮」,展現強硬態度。
不到兩個月後,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與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會面時公開主張「在美國全力打壓中國的狀況下,有人賭美國會贏、中國將敗北」,「這完全是錯誤的判斷,沒有徹底掌握歷史的潮流」,並強調「可以確定的是,現在賭中國會輸的人之後一定會後悔」,再次引發韓方強硬回應,顯然不會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輕易示弱。
部分意見認為,除了保守派反中傾向外,近年民意對中國觀感惡化也是尹錫悅政府選擇對中國強硬以待的原因之一。2021年一項民調就顯示,中國成為20到39歲韓國年輕族群最反感的國家,甚至超越長期以來因歷史問題關係不佳的日本;認為「對韓國威脅最大的國家」是中國的年輕族群比例也明顯高於40歲以上族群,在20至29歲受訪者中,認為中國威脅最大的占比甚至超過北韓。
韓日破冰化解歷史恩怨 與美共築軍事鐵三角
深化韓美同盟同時,尹錫悅「逆風」改善韓日關係也快速強化美日韓軍事合作。為促成東北亞防衛鏈,美方一直希望因歷史因素交惡的韓日關係能改善,但韓日雙邊在韓國大法院2018年就爭議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企業強迫韓國勞工勞動相關案件,判決日本公司應予賠償後快速惡化。
日本產經省2019年宣布限制三項半導體關鍵原料出口韓國,被認為是對此議題的反擊,韓日雙方之後也相繼將彼此踢出貿易白名單,互不相讓的僵局一直延續至今年3月尹錫悅政府率先釋出善意才冰釋。
尹錫悅政府公布的二戰徵用工(日本企業強徵韓國勞工)賠償解決方案,由韓方運用韓企捐款支付賠款,不考慮向涉案日企索賠,再次將徵用工索賠問題從韓日之間限縮至韓國國內。雖仍有過半民意認為政府應要求日方就歷史問題道歉,但時隔約12年,尹錫悅仍重啟韓日穿梭外交,進一步鞏固美日韓陣線。(完)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