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送孩子出國?短期遊學vs長期留學 過來人給「關鍵前提」:非出錢就好

偷吃吳卓源形象全毀?朱軒洋「廣告被剪到只剩背影」 業界人士曝內幕

大陸民眾搶瘋?小米SU7成理財產品 二手車報價比新車貴26萬

329檔期觀察/科學園區炒熱房市 兩房小宅成撐盤主力

去年下半年的新青安貸款推出後,推升潛在購屋需求,其中,剛性需求的自住客成為市場中的主力買盤。蘇義傑攝
去年下半年的新青安貸款推出後,推升潛在購屋需求,其中,剛性需求的自住客成為市場中的主力買盤。蘇義傑攝

【文/黃健誠】

今年房市329檔期,推案量雖然不突出,但仍有超過7000億的總銷量,新進場個案數也大幅成長。不過這股量能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賣得差不敢講,賣得好更不敢講……,」一名建商高層說道。自從這幾年房價高漲,政府開始重手打炒房,也讓許多建商對實際銷售數字不願多談,擔心過於高調會引起政府注意。

不過,鏡頭轉到青埔一處小宅預售案的接待中心,在3月的某個週六,只見來看房的人潮絡繹不絕,與建商低調的態度呈現極大反差。

桃園、新竹、台中推案火熱

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329檔期,包括六都及新竹地區等七個縣市,推案總銷金額為7810億元,雖然水位相較去年略有下滑,年減7.3%,不過,超過7000億的總銷量,再加上新進場個案數大幅成長,顯見建商信心回穩。

從七都個別區域來看,其中又以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市推案最為火熱。以桃園市來說,青埔雖因房價過熱,有局部賣壓浮現,推案力道弱化,但其他如A7、中路、經國及小檜溪等重劃區,仍是推案熱區。因此,總銷金額從去年的689.9億元,推升至今年的1563億元,整體量能年增達126.6%。

人口數停滯戶數卻激增,成房市多頭關鍵?
人口數停滯戶數卻激增,成房市多頭關鍵?

新竹縣市有科學園區題材,整體推案總銷金額為636.6億元,年增34.7%。不過,原先的重點熱區竹北市,因新案每坪均價已來到6字頭,甚至開價破70、80萬,驚人價格讓當地房市逐漸冷卻,想買房的民眾開始外溢到竹東、寶山、湖口等價格較親民的蛋白區,建商也開始在這些區域大幅推案。

另外,從各區域的總銷金額觀察,北部地區顯然比南部來得火熱,台南及高雄分別下滑29.7%及6.3%。591新建案分析,有這樣的結果,主因是台南去年已在329檔期推案大爆發,而墊高基期,今年建商布局較去年保守;高雄雖微幅下滑,但受到台積電題材影響,左營、楠梓及橋頭等區域的買氣仍然穩健,個案銷售狀況落差相當大。

從今年1、2月全台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觀察,光是前兩個月合計,就將近四萬棟,較去年同期年增四成,顯見房市仍延續去年下半年的熱潮。從2024年迄今,房市交易熱度明顯升溫,多數專家也對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抱持樂觀的態度。

科學園區外溢效益持續存在

綜觀整體房市,除了延續去年下半年的新青安貸款題材外,科學園區題材更是貫穿今年上半年的房市主軸。

從全台各區域五年房價漲幅來看,漲幅前五名分別是竹北市118.38%、台南新市區93.25%、台南麻豆區83.88%、新竹市81.85%、台中北屯區79.32%。

近五年房價狂飆,科學園區成關鍵
近五年房價狂飆,科學園區成關鍵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台南新市區、善化區、台中潭子區、高雄橋頭區等地的漲幅都高達68~95%。這代表科學園區的外溢效益持續存在,也因為台灣的高科技業引領高收入、高消費,又帶動高需求,逐步助漲房市,也在外溢效應的帶動下,潛力蛋白區仍是值得關注的房市焦點。

回頭檢視過去幾年的房地產市場,政府雖然重手打炒房,抑制投資客炒作情形,但經濟情況、產業趨勢仍帶動房市又一波多頭行情,而去年下半年新青安貸款出爐後,也刺激了更多剛性需求的買盤進場,是推升多頭行情的一股力量。

觀察過去十年間的全國總戶數變化,或許與近幾年的房市需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全台灣的總人口數,從2014到2023年這十年間僅微幅下降0.057%,可說是人口數近乎持平,並無變化。

家庭結構改變影響住宅需求

但若從總戶數來看,2014年的總戶數為838.2萬戶,到了2023年卻達到924萬戶,十年間,全國總戶數增加85.8萬戶,成長高達一成之多。這樣的數字,代表家庭結構的改變,因為小家庭變多了,住宅需求便隨之增加。

其中,桃園市總戶數的增幅尤為驚人,從73.3萬戶增加至90.3萬戶,增幅高達23.26%;其次依序為新竹縣市、台中市及新北市。

台灣家庭結構的改變、總戶數增加等因素,是否影響到房市量能?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這十年來,家庭結構明顯改變,像是小家庭、獨居戶增加,還有高居亞洲第一的台灣離婚率,導致原本兩個人住,變一個人住等情況增加,都讓總戶數產生變化。

不過,台灣總家戶數增加,雖然對房市剛性需求的量能有一定影響,但不見得是推升房價的主因。畢竟家戶數增加,也不見得有買房子的急迫性,只能說是影響房價的次要因素。

台灣十年來的總人口不變,但家戶數激增,也代表平均每戶人口數不斷下降。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2023 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 人;再加上房價高漲,讓市面上的小宅商品大行其道,從過去三房的主流房型,如今兩房商品才是市場主流,也讓愈來愈多建商因應趨勢,推出小宅建案。

自住客是主力買盤

何世昌提到,從政府出手打炒房後,投資客明顯減少,而房地產這波多頭行情,最主要還是自住的剛性需求,特別是在新青安貸款政策出爐後,推升潛在購屋需求。也就是說,自住客仍是目前房市的主力買盤。

提到台灣家庭及人口結構的改變,許多民眾對「少子化」是否成為房市長期的利空因素,仍抱有諸多疑惑。

不過,何世昌指出,許多人在談論少子化對房價的因素時,都忽略一項因素,就是小孩並非一出生就去買房子。具體來說,等到這批小孩長大成為購屋主力時,才會浮現對房市需求的影響。

台灣的新生兒人數,在2001年正式跌破30萬大關,且從此未再回升,一路下滑。若將2001年當成少子化世代的起始年度,2001年出生的新生兒,今年多數是大學畢業剛進入職場的階段,正巧對應台灣近年面臨勞動力市場的缺工問題。

如果再從聯徵中心的數據觀察,何世昌說,在15年前,首購主力的年齡為30至35歲,但現在的首購主力年齡已延後到40至45歲,這也代表目前現在市場上的首購主力為7年級生。當7年級生買完,後面還有8年級生、9年級生,接棒成為市場首購主力。

因此,如果以首購主力的角度思考少子化影響,大約要到2041年後,台灣的房市才會開始受到少子化影響。

329檔期春暖花開?桃園推案量最大
329檔期春暖花開?桃園推案量最大

央行意外升息將衝擊房市?

綜觀今年整體的房市,何世昌認為,新青安貸款的刺激效果最大,不僅推升中古屋市場熱度,讓部分區域賣到「無貨可賣」。另一方面,也帶動預售屋市場的買盤信心。

目前看來,台灣今年整體經濟表現樂觀,再加上政府能用的打房手段用盡,因此現在還看不到房市的利空因素。預估今年接下來的房市,可能是價量齊揚、盤整向上的格局。

日前,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升息半碼,而針對房市的信用管制措施暫且按兵不動,業界普遍認為對房價衝擊不大,但是,央行在六度升息後,利率累計調升共3.5碼,確實也加重房貸族負擔。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意外升息顯見通膨壓力山雨欲來,雖然此次僅升半碼,在房貸負擔上不至於增加太多,但對於買方確有「溫水煮青蛙」之感,也可能稍降房市買氣。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嘉義房市4年狂漲一倍!台積電CoWoS廠進駐,會再次「聞積起舞」?

「虛坪改革」改什麼?會影響房價?未來新建案將有兩大變化

六都房市交易「買賣移轉棟數」創13年新高,這波熱潮能撐多久?

延伸閱讀

救房市新招?大陸建商喊「購房買一送一」 買北京小間送煙台大間

00878、00929、0056、00713…六檔高股息ETF! 她整理除息月份圖一次看

前鎮廢棄市場遭拆!攤商控未獲補償金 議員籲市府出面

都更範圍土地尚未買齊 基隆老屋今地震受損 建商決定先拆

相關新聞

北台灣也有黑鮪魚經濟 蘇澳年產值破兩億

說起黑鮪魚,大家都會直覺想到屏東東港。其實,北台灣的宜蘭蘇澳正在成為黑鮪魚的新據點,將是饕客的另一個新鮮選擇。

不是AI股照樣飆!王克璋帶領「寂寞股王」 重返台股千金圈

不是半導體和AI題材,製造香菸濾嘴中絲束的材料-KY,卻能與這些高科技股同列台股千金股。 究竟,這家知名度不高的「寂寞股王」,是如何煉成的?

329檔期觀察/科學園區炒熱房市 兩房小宅成撐盤主力

今年房市329檔期,推案量雖然不突出,但仍有超過7000億的總銷量,新進場個案數也大幅成長。不過這股量能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賴清德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考題!拜登、川普二度對決 誰當選對台最有利?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似曾相識,因為四年前的「川普vs.拜登」幾乎確定再度上演。無論結果跟2020年是否一樣,台灣都必須跳出框架來思考對策。

USR省思〉USR是大學的負債還是資產? 

自教育部2018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以來,歷經五年洗禮,USR早已風行草偃。只是各大學在經費及生源拮据下,除了既有的研究與教學外,還要執行USR,會不會成為學校的無形負債?

淨零願景的王牌!挖掘台灣碳金庫 搞懂藍綠黃「三色碳」關鍵字

隨著美國、日本、台灣等國,陸續宣示將「2050淨零」列入國家目標,包含蘋果、微軟等國際企業巨擘,紛紛加入環保永續陣營,「自然碳匯」儼然成了最火紅的議題。無論是陸地上的樹木(綠碳)、舉目所及的土壤(黃碳),以及河口的紅樹林與海洋中的海草床(藍碳),都是自然碳匯的寶藏;而「三色碳」,更已是你我都要認識的關鍵字。 當自然碳匯成為達成淨零願景的王牌,全球都在找尋三色碳,就看誰能取得先機、成功卡位,躋身為「碳金富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