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他問「過45歲沒劣化女星」想到誰?網推3女神:沒變形很扯

中和母枕頭悶死親生兒女…小姊弟乾媽親見解剖 步出殯儀館哭到癱軟

「蕉三代」征服日本 他把屏東香蕉送進東奧選手村

藝隆農產出產的香蕉不僅供貨國內知名美式賣場、超商龍頭,也打進日本小學、東奧選手村。 (王建棟攝)
藝隆農產出產的香蕉不僅供貨國內知名美式賣場、超商龍頭,也打進日本小學、東奧選手村。 (王建棟攝)

【文/蔡立勳;圖片/王建棟攝】

東京奧運選手村、日本超市與小學生餐桌上,一根根金黃色的香蕉,都來自於屏東的藝隆農產。曾逃離家業的「蕉三代」余致榮,如何收服日本人的胃?他為什麼不怕其他農民學走種香蕉的祕訣?

循著地址,沿著田間小路抵達屏東縣南州鄉的藝隆農產,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香蕉園與集貨場,烈日照得人不自主捲起衣袖。

南州人口不過才1萬,僅有屏東縣的八十分之一,但藝隆農產出產的香蕉不僅供貨國內知名美式賣場、超商龍頭;就連2300公里外,日本東京都的超市、人口近300萬的茨城縣小學午餐餐桌都可見蹤跡,去年東京奧運選手村的香蕉同樣來自這裡。

藝隆農產於2020年獲得日本商社的直接訂單,是台灣第一家無須透過貿易商,直接出口香蕉的蕉農。總經理余致榮自家香蕉園加上合作的上百位農人,種植面積廣達200公頃,一年可售出5000公噸香蕉,其中約1000公噸固定外銷日本,是台灣銷日香蕉的三分之一。

藝隆農產一年1000公噸香蕉固定外銷日本,佔台灣銷日香蕉的三分之一。圖為總經理余致榮。 (王建棟攝)
藝隆農產一年1000公噸香蕉固定外銷日本,佔台灣銷日香蕉的三分之一。圖為總經理余致榮。 (王建棟攝)

「藝隆已經建立產銷一元化非常完整的模式,生產面也很穩定,」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陳立儀分析。香蕉內銷的每公斤可在5元至50元之間擺盪,外銷則是每公斤15至40元,若能穩住外銷,蕉農只要顧好既有的產量,再也不用看老天眼色。

三代種香蕉,看盡台灣蕉的起落

余家自余致榮的爺爺那一代就種香蕉。50、60年代,台灣香蕉大量外銷日本,最高達43萬噸,市佔達日本進口香蕉八成,一度被譽為「香蕉王國」。不僅高雄港有香蕉專用碼頭,更有專門運送香蕉的船隻往返日本。

余家每年上百萬的營收不僅足以撐起整個家族四處置產,還聘用了50名農工。農民從樹上割下香蕉時,會有難以清洗的褐色汁液濺到衣服,「如果乳汁很多,表示你生意很好,穿衣服走出去是風光的表現,」余致榮說。

任誰也沒料到,台灣後來會因難以根治的黃葉病入侵,再加上價廉的菲律賓香蕉崛起,搶攻日本市場,昔日的「金蕉傳奇」轉眼被掃入歷史灰燼。

「爸爸接手後就沒有賺錢,又辛苦,」余致榮回想,父親不斷變賣家產支撐蕉園營運,為了節省人力成本,身為長子的他每逢週末假日都得在家幫忙農事。

母親病重,「蕉三代」迫不得已接手家業

余致榮看著香蕉產業在父親這一輩走向衰頹,自然萌生拒絕接手的念頭。他曾待過西服業,也做過手機批發業務,在外闖蕩不過5年,即遇上母親罹患肝癌末期,只得返家擔起照顧家人的重責。

迫不得已接手家業,他很快就發覺,農田裡的作業流程沒有標準化,多是父執輩口耳相傳,但氣候狀況年年不同,香蕉樹在不同代數植株的管理方式也各有異,要立刻上手並不容易,於是他先後到台灣香蕉研究所、行政院農委會農改場求助,滾動修正田間管理方式。

藝隆已是台灣第一大蕉農,也投資高科技設備做智慧農業。 (王建棟攝)
藝隆已是台灣第一大蕉農,也投資高科技設備做智慧農業。 (王建棟攝)

如今已有約50公頃的香蕉園,藝隆已是台灣單一農戶種植面積最大的蕉農。余致榮能種出品質足以穩定外銷日本的香蕉,第一個轉捩點是與全球最大蔬果供應商都樂(Dole)合作。

關鍵一:與超商香蕉始祖「都樂」合作

在菲律賓種植上萬公頃香蕉的都樂,2005年便進駐台灣,是讓香蕉從以往一串串在市場賣,改為一根根在超商、好市多出售,推升香蕉零售價的最大推手。

從與都樂合作的過程中,余致榮發現,都樂指導蕉農基本的種植技術,也派專家視察合作農民的蕉園,讓他從中學到香蕉採後的處理技術,包含香蕉採收後不能曝曬、要在多久時間內送進冷藏庫才能維持口感等關鍵。

3年前,都樂因不堪虧損而退出台灣市場。因余致榮與都樂共事期間,同時與國內通路建立關係,即使少了都樂,他也憑靠真本事,繼續提供色澤潤黃、沒有斑點與碰撞痕跡的「A蕉」給既有通路。

提供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的金緻網路資訊服務執行長郭俊男觀察,一般蕉園種出A蕉的比例約75%,台灣香蕉研究所部份示範農田則在85%至90%之間,但藝隆最高能到93%,「這就是競爭力,」他強調。

一般蕉園種出A蕉的比例約75%,但藝隆最高能到93%。 (王建棟攝)
一般蕉園種出A蕉的比例約75%,但藝隆最高能到93%。 (王建棟攝)

但余致榮未因此而滿足。陳立儀觀察,從小農做起的余致榮,看盡蕉農多年來與老天對賭,隨蕉價起伏搶種香蕉,終究吞下敗仗,讓他體悟到,這樣的生活並不穩定。

關鍵二:投資物聯網,成立香蕉戰情室

因此余致榮不賭蕉價、不搶種香蕉,反而向銀行借貸千萬元,打造上千坪的預冷庫,也投資物聯網設備成立戰情室,成為他的第二個轉捩點。

余致榮天天在掛著3面大螢幕的戰情室站崗。藉由蒐集、分析物聯網設備從自家、合作農民蕉園回傳的農田導電度、溼度等數據,判斷農地的澆水、施肥狀態,適時提醒農民,也以此優化種植方式,「標準化之後,品質就會穩定,產量就會增加,」他說。

余致榮成立戰情室,科技種蕉,「標準化之後,品質就會穩定,產量就會增加。」 (王建棟攝)
余致榮成立戰情室,科技種蕉,「標準化之後,品質就會穩定,產量就會增加。」 (王建棟攝)

郭俊男舉例,每當國外通路上門談合作,藝隆與契作農民的蕉園實景、種植數據都在戰情室一覽無遺,「讓他在通路的信譽增加非常多,對於開拓大型通路,或是既有通路的黏著性都有幫助。」

大農帶小農,讓產業共好

余致榮深知,唯有共好才能讓台灣蕉業有轉骨的契機。因此他展開「大農帶小農」計劃,先以投入智慧農業的成果為依據,鼓勵並說服小農加入政府的農業科技相關計劃,不花半毛錢,藉由政府補助的經費添購設備試水溫。

另一方面,他也分享長期蒐集、分析的種植數據結果給小農,「我不會強迫農民做任何事,但農民問我什麼,我一定會回答。」

余致榮「大農帶小農」,鼓勵並說服小農加入政府的農業科技相關計劃。 (王建棟攝)
余致榮「大農帶小農」,鼓勵並說服小農加入政府的農業科技相關計劃。 (王建棟攝)

「農人多非常保守,不太願意洩漏種植祕訣,」與許多農民合作過的郭俊男觀察,但余致榮心態開放,也能掌握有多少「眉角」可以共享。

「他不太計較,願意用比較好的價格收購,以維持貨源穩定,」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說,如前陣子香蕉產地價崩跌到每公斤8元,余致榮卻願意以12元或15元收購,以和農民建立信賴關係。

有了大數據做為種植流程標準化的依據,加上從都樂習得的採後技術,藝隆的香蕉品質自此更加穩定。

大半輩子在香蕉園裡度過,余致榮很清楚,台灣香蕉產業不會消失,但也很難回到香蕉王國的榮景。他只期盼,能有更多像他這樣的專業農出現,引導小農並逐步讓香蕉產業跳脫蕉價劇烈擺盪的循環,「農民要的只是安居樂業而已。」

【延伸閱讀】

美國人值大夜班可能嗎?張忠謀26年前暴怒,為何台積3奈米還要出國?

躺著賺的時代過去了 IC設計跌落神壇,聯詠竟拿下新世界第一

獨家診斷鴻海電動車》策略大師艾德納:別在錯的生態系做領頭羊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62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抗性澱粉讓香蕉更有營養!挑「這顏色」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加速海外市場布局 比亞迪2023年初將於日本首發ATTO 3!

日薪資成長停滯 外勞恐流失

嘉義縣蕉農簡守佳榮獲台灣香蕉評鑑冠軍 拍賣價高

相關新聞

女子分享減肥10心得「靠2個」簡單改變 半年減掉24公斤

美國芝加哥女子緹潔勒(Megan Tjelle)靠著走路、熱量赤字吃法這兩招成功減去55磅體重(約24.9公斤),而後使用減肥藥Wegovy又減去50磅(約22.6公斤)。她分享減肥旅程上的10個心得,包括耐心的重要性。

大缺工時代 假日還能找到人!「長照版Uber」如何讓60萬家庭照顧者互助喘息?

據衛福部統計,長照2.0的「喘息服務」使用率低,為什麼?針對照顧者痛點,由大學教授、NGO共同設計推出「長照版Uber」互助喘息平台,要讓照護者實現週休一日!

貧富差距擴大 租稅大砲曾巨威:所得稅、證所稅都難救…要靠名牌包

台灣貧富差距真相是,有錢人靠錢滾錢,只繳少少的稅,讓全國財富不均更甚所得不均。但前立委、財稅大老曾巨威卻說,證所稅重徵無望,稅改要靠營業稅。為什麼?

焦慮中產!年薪百萬工程師不婚不生不買車:怕有意外我就掉下去了

台灣中產階級為何受壓迫?員工分不到經濟成長果實,「我感覺離有錢人愈來愈遠…,」結婚11年只出一次國的文科媽媽,擔憂兒子選錯行過更差;即使在科技業年薪百萬的工程師,也為未來發愁。

「不學就會死」的X世代 為何面臨愈來愈嚴重的年齡歧視?

「抱歉,你資歷『太豐富』」「不好意思,我們需要數位原生代的員工」,各式各樣針對年齡而來的荒誕刻板印象,正造成X世代(44-59歲人士)的轉職困難。根據美國調查,職場年齡歧視情況每年創新高,Gen X和企業該如何因應?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鉅亨買基金」總經理:ETF是白飯 基金是炒飯

00919、00940等高股息ETF,掀起資金瘋狗浪,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台股基金表現其實遠勝ETF。《天下》專訪民營第一大基金公司「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以下是他為投資人解析,挑對台股基金,為何賺比較多?又該如何做基金和ETF的資產配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