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許基宏後第二人!陳傑憲幫球迷簽名後被球隊巴士丟包

特價1折!27款LINE貼圖、表情貼只要6元 變種吉娃娃、水豚媽媽全買162元

地震不斷連房價也被震垮?網曝「新建案1優勢」還能再漲

寶林風暴疑兇「米酵菌酸」 曾在黑龍江釀全家9死

「寶林茶室」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迄今已導致兩人死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寶林茶室」爆發嚴重食物中毒事件,迄今已導致兩人死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指出,若是內生性毒素,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事實上,「米酵菌酸」過去就曾多次在大陸釀成嚴重的中毒事件,2000年10月,黑龍江有一家人因用「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狀主食),最終導致9人中毒身亡。

據央視新聞當時報導,2000年10月5日上午,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某家庭12人聚餐,其中9人食用了酸湯子。到了中午,食用了酸湯子的9人陸續出現身體不適,10月12日,8人搶救無效身亡。次日,另一人也死亡。據調查,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

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出,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近年來在大陸時有發生。除前述黑龍江這起事件,2020年7月,廣東也有11人在當地一腸粉店吃完粿條後,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其中1人最終死亡;2018年7月,浙江金華3人食用黑木耳導致米酵菌酸中毒,1人死亡;2018年10月,廣東河源及東莞也發生食用河粉導致米酵菌酸中毒事件,7人中毒,3人死亡。

新京報統計,近20年,中國大陸幾乎每年都會傳出因米酵菌酸導致的死亡事件。2005年,因此死亡的人數更高達25人,2000年也有13人。

新華社引述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張娜指出,米酵菌酸毒素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歡氣溫26度至28度的偏酸(pH值5至7)環境。高溫潮濕的夏、秋季非常適合這類細菌繁殖,廚房等潮濕不透氣的地方則是滋生此類細菌的溫床。

張娜提到,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有共通點,都需經長時間發酵或泡發。一般民眾日常接觸較多的食物主要有穀物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木耳和銀耳。而米、粉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如環境不衛生、原料變質、儲存不當,如泡發過久、儲存環境潮濕都可能被汙染。

張娜表示,米酵菌酸作用的標靶器官是肝、腦、腎等主要實質臟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如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樞神經麻痺,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張娜警告,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度的沸水和高壓鍋也不能破壞其毒性。若誤食米酵菌酸,一般在進食後30分至12小時會出現中毒症狀。中毒症狀首先是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頭暈無力,進一步則會到嚴重到肝功能損害、意識不清,甚至死亡。

由於目前還沒有特效解毒的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至100%。武漢疾控中心提醒,一旦吃了會引起米酵菌酸的食物時,若出現中毒症狀就應立即就醫;吃了同樣食物的人,不論有無症狀,也應立即就醫檢查。

一旦變質可能含有米酵菌酸的食品。(圖/取自央視新聞)
一旦變質可能含有米酵菌酸的食品。(圖/取自央視新聞)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整理包/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17名受害者最新病況、4大可能致命原因、專家分析一次看

寶林2死今解剖 呂妻質疑三重、馬偕醫院有疏失 將提告究責

醫藥記者懷疑寶林事件像「化學中毒」 網點名:應驗「老抽」

寶林漏登一間分店偷營業 衛生局公佈店名:最重開罰300萬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