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食物中毒疑「米酵菌酸」惹禍 醫師提4關鍵

寶林茶室嚴重食物中毒事件,已造成2人死亡。記者林俊良/攝影
寶林茶室嚴重食物中毒事件,已造成2人死亡。記者林俊良/攝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病例人數不斷增加,包括死亡數及重症個案,這波中毒潮來得又快又急。首例過世男子3月22日與同事到餐廳用餐,之後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23日就醫治療處置,24日凌晨又被送至急診,病情急轉直下,搶救宣告不治。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中毒症狀,甚至是哪個食物烹製流程出了問題,仍在調查當中。不過有醫生懷疑元凶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這種毒素耐高溫,即使加熱1個小時,毒性一樣不減,對肝腎臟會產生嚴重影響。

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志金在個人臉書提出中毒疑雲,吃了這麼久河粉,為什麼這次會造成嚴重死傷?他研讀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資料,米酵菌酸是一種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罕見毒素,致死率為40-100%。

這種罕見的細菌,在印尼、非洲、中國等國家比較常見,過去就曾經發生黑龍江一家12口聚餐,吃了用玉米發酵做成的麵食「酸湯子」,陸續嚴重嘔吐腹瀉,結果9人不治的慘劇。而這次是不是因為食物進口,在台灣才增加或出現唐菖蒲伯克氏菌,再汙染到食物,有待調查。

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生長的溫度,是介於攝氏22到33度、酸鹼值中性的環境。低溫(4度和-18度)會抑制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生長和米酵菌酸的產生,而較高的儲存溫度(26度和32度)促進了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增殖,並增加了米酵菌酸的產生。

陳志金另指出大豆油關鍵,含4%大豆油的濕米粉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濃度,比不含大豆油的高出5.74倍。另一重點為澱粉比例,米粉、濕米粉的米酵菌酸濃度是100%玉米澱粉樣品的2.92倍,根據參考文獻,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製程出現「米酵菌酸」的中毒風險。

陳志金綜合出細菌、溫度、大豆油、澱粉比例這4大重點,街坊小吃竟然也可能會出現這麼可怕的毒素。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醫直指寶林案非下毒事件 從將結束營業懷疑1風險很高

影/寶林茶室首位死者呂男解剖 呂妻:希望檢方盡速查明死因

寶林茶室台南新增1例 女進加護病房 院方:肝腎指數尚偏高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累計14例 薛瑞元:內生性毒素機率高、不排除下毒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