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元凶是仙人掌桿菌?米酵菌酸? 北榮醫分析它可能性大

北市餐廳「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食物中毒事件。記者林俊良/攝影
北市餐廳「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食物中毒事件。記者林俊良/攝影

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延燒,已累計2死。專家研判毒素可能為米酵菌酸或仙人掌桿菌毒素,北榮醫師分析此次群聚事件的臨床嚴重度高,且食材和幾年前廣東群聚事件同為粿條,他認為米酵菌酸此毒素是元凶的機會較大,最終結果仍須視相關食材細菌和毒素的檢驗結果,方能確認。

臺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楊智宇教授指出,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所產生,這種細菌喜歡生長在發酵後的米製品、玉米粉製品,故此類食物易受米酵菌酸此毒素所汙染。

楊智宇說,2007年印尼的中爪哇地區,一種豆腐渣發酵後製成的當地傳統食物,受到此菌汙染,造成30位民眾中毒,其中33%死亡。2015年非洲莫三比克,一種玉米粉發酵後製成的當地傳統飲料,受到此菌汙染,造成234位民眾中毒,其中32%死亡。

另外,2018、2020年曾在大陸廣東地區發生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群聚事件,受污染的食物是粿條,死亡率高達3至5成。

楊智宇表示,米酵菌酸會造成人體肝、腎細胞的粒線體失能,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粒線體失能導致能量不足,造成細胞死亡。食用受米酵菌酸所汙染的食物後,至症狀出現,從立即發病至數天不等,平均約16小時,初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虛弱等,嚴重者會肝細胞壞死、肝腎衰竭,併發昏迷、多重器官衰竭。

他說,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適當抗生素。至於可維持粒線體功能的半胱氨酸是否有助於治療此症,目前尚處實驗階段。

楊智宇另提及,寶林茶室群聚事件的民眾食用餐點是米製品,此食材與症狀類似仙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中毒,包含潛伏期很短及症狀如噁心、嘔吐等,但仙人掌桿菌的臨床表現多為輕症。

他說,國外曾報導仙人掌桿菌毒素cereulide導致肝腎衰竭、致死的個案,共同點均是在室溫放置不只隔夜、而是多日的不新鮮澱粉類食物,包含飯糰(rice ball)、義大利麵(spaghetti、pasta)、千層麵(lasagna)。

「國外這些仙人掌桿菌的嚴重個案,我認為和菌量過大有關」,楊智宇提及國內曾有學校餐廳發生仙人掌桿菌中毒事件,留樣之餐點檢出仙人掌桿菌,但中毒師生均是輕症。

楊智宇說,寶林茶室群聚事件的臨床嚴重度高,且食材和幾年前的廣東群聚事件同為粿條,因此認為米酵菌酸此毒素是元凶的機會較大,最終結果仍須視相關食材細菌和毒素的檢驗結果,方能確認。

居家須注意避免長時間在室溫存放易腐食材。至於在外用餐如何避免?楊智宇直言,若確認此事件是米酵菌酸所致,有賴衛生機關、店家自身把關。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增為2死 檢今至板殯解剖查2人死因

整理包/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13名受害者最新病況、4大可能致命原因、專家分析一次看

寶林茶室2死者肝腎衰竭 蘇一峰指1毒物:用葉克膜也沒救

妹妹寶林茶室用餐「肝腎衰竭」與死神拔河 姊姊決定捐肝搶救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