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蔡阿嘎打造藝閣車參加「北港迓媽祖」卻沒報名就出車 挨轟:壞榜樣

三花貓偷鑽紙箱「被粗心奴才打包退貨」 6天沒吃沒喝在1千公里外被發現

南韓N號房事件翻版!小學狼師誘拍近2千部未成年性影像 百人受害

寶林茶室符合食物中毒3元素 台大醫疑「炒飯症候群」

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於臉書表示,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示意圖。圖/取自李建璋臉書
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於臉書表示,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示意圖。圖/取自李建璋臉書

新北市有2名民眾於3月22日前往「寶林茶室信義A13」用餐,卻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狀況,其中一人死亡。截至昨天台北市衛生局已接獲9人身體不適,其中7人就醫;通報就醫者中,1人死亡、1人肝衰竭昏迷、2人使用葉克膜,並在加護病房觀察,衛福部已將視為重大食安事件。

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天在臉書表示,該起符合群聚,食物交集,和類似症狀的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並指這「會是炒飯症候群嗎?」

李建璋表示,昨上午有一名疑似食物中毒致死案例, 他接到朋友詢問, 當時只有單一事件,所以假設很多方向,不能不單想食物中毒的可能,也有可能是食物導致過敏性休克,心肌梗塞,甚至遭下毒。但是昨下午後,事件陸續擴大,傳來多起在該餐廳進食過後的產生類似症狀案例,嚴重者甚至需要入住加護病房。至此案情明朗化,有了群聚,食物交集,和類似症狀的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

但是,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仔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 Fried rice syndrome。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

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生因此喪生。裸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

他表示,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李半仙翻車的風險,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健康被害」風暴擴散中:已4人死亡、106人住院

衛福部赴寶林茶室稽查 疑食物中毒案「規格再拉高」

台日同傳「蟑螂食安危機」毒物醫師點出食物中毒一關鍵

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1人疑食物中毒亡 廠商大食代回應了

相關新聞

寶林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毒物醫分析最糟情況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毒物醫師表示,目前來看是在糞...

寶林越籍廚師糞便驗出邦克列酸 醫直呼驚:恐是罕見共生體?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的代班越籍廚師糞便採檢驗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陽性。但廚師本人似乎未出現中毒跡象,北市聯合中興醫...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

寶林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 鎖定粿條保存不當

寶林茶室遠百信義A13店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衛生單位鎖定米酵菌酸肇禍後,昨天確認餐廳胡姓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檢警懷疑...

寶林茶室廚師為何手部檢出米酵菌酸?專家曝最可能原因

寶林茶室案延燒多日,北市府今早記者會指出,3月24日採集廚師手部等跡證,經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發現米酵菌酸。北榮醫師認為,...

新聞幕後╱廚師手上驗出米酵酸菌 北市始終不排除人為可能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北市府今天指出 ,餐廳現場採集的生物、環境跡證有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