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紅單危樓「耐震補強」再+1 華爾街大樓住戶盼社會善款挹注

獨/細思極恐...男闖妙齡女住處辯「戀鞋癖」想偷鞋 她一看畫面氣炸報警

PLG/林書豪又受傷!國王勝領航猿難開心

垂直整合工具機建構智造基礎

圖一 : 全球電動車銷量與各車型對比(source:Marklines/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圖一 : 全球電動車銷量與各車型對比(source:Marklines/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作者 陳念舜]

回顧2023年美商特斯拉(Tesla)帶頭削價競爭以來,不僅造成自家營收、獲利銳減;更逢美國升息抗通膨政策,只能加入通用、福特等傳統車廠暫緩擴產。反觀中國大陸車廠則在此時,四處攻城略地,其中致勝關鍵便在於高效垂直整合與智慧化,也值得以汽車製造為主力客戶的台灣工具機業借鏡並提早布局。

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在2023年底剖析全球汽車整車暨電動車產業時指出,基於現今全球電動車銷量在各國設定淨零減碳目標下持續成長,傳統汽車大廠在補助不變,也陸續規劃降價推出新款電動車之下,電動車占整車銷量比重仍可望成長超過25%,快速提升全球電動車普及率於2023年突破2,000萬輛水平,其中純電動車46.0%占比領先混合動力車的36.4%,但兩者差距縮小1.6%。

市占率則由大陸、美國、日本依序為電動乘用車單國銷量前三位,但日本與美國差距已從3.3%縮小為2.6%,後追者持續侵蝕最大品牌Toyota市場市占,BYD集團有望緊追甚至首度小幅超越豐田;Tesla則以小幅差距緊跟BYD後,並拉開與第四位現代-起亞集團的市占差距。

隨著全球電動車普及率快速提升,優質平價中小型房車將為全球重要戰場,亦可預見控制成本能力成為競爭勝出關鍵要素。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謝騄璘即建議台廠:「在車輛產業布局策略上,可朝強化三電核心、扶植新創車廠、建置測試驗證環境、定位車款特色及對應未來情境等面向開展。」

業者應可思考搭配電動車產業鏈上中下游優質廠商及聯盟,如MIH、TADA、台達電及和碩等;以及傳統車廠供應鏈管理及成本管控經驗,研發布局台製優質平價特色車款,積極開拓電動車整車、零組件及模組等產品出口商機。

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也在2023年底舉辦的「預見大南方 展望新經濟-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上表示,隨著電動車趨勢浪潮來臨,帶動國際車廠積極轉型,加上各國政府推出各項電動車補助,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可期。

然而,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汽車零組件業歷年投入研發經費自2018年後不增反減,2018~2020年平均每家廠商約減少625萬元研發經費。工研院也為此,針對2024南台灣產業發展,提出「傳產維新」、「跨域革命」兩大策略,建議將南台灣既有具競爭優勢的汽車和零組件產業應用,轉向電動車市場的傳產維新。

其中隨著電動化和智慧技術的發展,汽車已經從成熟的工業產品過渡到不斷迭代的技術產品,因此汽車製造商必須迅速提高其軟體和硬體能力。但美商Tesla掀起的價格戰,將對較小型車企形成持續的挑戰,使更多的汽車製造商過度專注於降低成本,恐會導致對於新技術的投資減少。

反觀當前陸系電動車業者在2015年後加速推動電動車發展,於新冠疫情3年期間,原本經營陷入困頓的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的蔚來等,均成功打造自主產業鏈並積極出海,謀求更大的利潤與市占率,估計比亞迪今年前3季產銷距離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僅半步之遙,有望在年底問鼎全年產銷寶座,對於美歐日老牌強權帶來壓力。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4.1月(第99期)電動車智造智動化Smart Auto雜誌

2024.1月(第99期)電動車智造
2024.1月(第99期)電動車智造

延伸閱讀

賣贏特斯拉、股價卻跌逾25% 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的兩大逆風

紅海危機影響零件進貨 特斯拉德國廠停產兩週

Tesla依然是2023電動車霸主! 比亞迪虎視眈眈持續拓展市場

特斯拉為何被BYD超車?巴隆:馬斯克犯了三大策略錯誤

相關新聞

落實馬達節能維運服務

迎接這波來勢洶洶的綠色通膨浪潮下,就連鮮少調漲的住商用電也無法倖免。惟若對於近年來持續投入開發再生能源、高能效馬達等節能減碳設備軟硬體和系統整合商而言,則可望將之深入智慧城市建築、產業應用,未來甚至還可望加速AI、Digital twins落地,掌握設備維運服務商機。

馬達自動化系統加速節能

根據能源局統計,目前在台灣工業部門約占總用電量一半以上(56%),馬達驅動系統又占其中64%;若再加入廠區既有的廠務設備,涵括:空壓機、廢水及排氣處理的泵浦、空調系統的冰水機等驅動馬達,恐將達到70%;甫於2023年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更要求實現2030年能效倍增目標,顯見透過馬達增效、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

機械產業白皮書勾勒10年藍圖

面對近年國內外政經情勢快速演變,機械公會在今年初與工研院合作發表新版《台灣機械產業白皮書》,並勾勒出了2035年機械產業的發展情境及目標為:產值倍增突破3兆、附加價值率達到35%以上、與人均產值新台幣600萬元的10年藍圖。

IPC引AI、資安盼觸底反彈

儘管因疫情期間遠距作業需求不再,加上總體經濟景氣低迷,都讓2023年台灣IPC產業盡力去庫存、大廠營收普遍不佳。所幸隨著人工智慧(AI)話題興起,促使業者分別投入邊緣AI算力和應用發展,進而打造軟體平台練功、提升OT資安實力,可望能觸底反彈。

加入AI更帶勁!IPC助益邊緣運算新動能

隨著AIoT架構不斷的擴展,再加上AI技術的持續成熟,邊緣運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邊緣AI」開始成為市場的新寵,為邊緣運算技術帶來新一波的動能,而IPC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工具機數位分身 實現AI智造願景

數位分身可以預測機器的運作狀態,透過結合實際機器運作資訊,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際系統的性能。此外,還能更精確地掌握因故障、壽命終止等原因進行維護的時機,實現機械系統更好的運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