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回歷史新高!蛋商公會宣布「蛋價明漲2元」 本土蛋恐掀搶購潮

小確幸沒了?武陵、福壽山及清境農場門票都漲? 管理單位:沒漲只取消平日優惠

畜產會不給完整蛋流向原因曝光!蔣萬安重話:若不給連續處罰

智動化SmartAuto 簡介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經營國際化的電子產業媒體為目標〈全球中文文化性電子產業社群平台─Global E.E. Community Platform in Chinese Culturelization〉。並經由平面、網路與活動來積極達成本身的媒體功能,目前有《CTIMES零組件雜誌》、《智動化SmartAuto》、《CTIMES》網站、《SmartAuto網站》與「零組件科技論壇」等產品或媒介,其中「智動化 SmartAuto」雜誌以最專業、完善的內容,深入探討自動化產業的技術進展與應用趨勢,並加入觀點剖析與業界動態,讓讀者快速掌握自動化與智慧化產業的全貌,並以網路與平面雙重平台,提供詳實而綿密的產業訊息,「智動化 SmartAuto」雜誌將會是市面上唯一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自動化專業媒體。

智動化

追蹤
智動化SmartAuto 簡介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經營國際化的電子產業媒體為目標〈全球中文文化性電子產業社群平台─Global E.E. Community Platform in Chinese Culturelization〉。並經由平面、網路與活動來積極達成本身的媒體功能,目前有《CTIMES零組件雜誌》、《智動化SmartAuto》、《CTIMES》網站、《SmartAuto網站》與「零組件科技論壇」等產品或媒介,其中「智動化 SmartAuto」雜誌以最專業、完善的內容,深入探討自動化產業的技術進展與應用趨勢,並加入觀點剖析與業界動態,讓讀者快速掌握自動化與智慧化產業的全貌,並以網路與平面雙重平台,提供詳實而綿密的產業訊息,「智動化 SmartAuto」雜誌將會是市面上唯一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自動化專業媒體。
74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圖1 : 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2023年Q2台灣製造業產值約為4兆2,116億元,...

實現電動車齒輪精密加工

因應近年來國內外製造業受到後疫時期歐、美市場高通膨與匯率因素影響,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不佳波及,導致如金屬加工、設備業,以及馬達、減速機齒輪等關鍵零組件發展不如預期,勢必要跨足新興產業領域,並符合淨零碳排趨勢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40 雜誌
物聯網示意圖。圖/ingimage

五大策略 提升企業物聯網競爭力

2023年的物聯網技術將為所有垂直產業的組織增加價值,從製造(工廠)到零售(倉庫)和運輸(汽車),同樣根據IoT Analytics調查,2023 年對300名物聯網者的調查,到2023年,87%企業開展的物聯網專案的成效達到或超乎預期。

483 雜誌
圖1 : 台灣三豐在研討會上一次展示多款量測技術與產品,涉及3D、非接觸、自動化...

自動光學檢測方案支援多樣需求

即使如今機器視覺技術蓬勃發展,惟若檢視其在製造業應用,仍須提升精度、彈性,以達到智慧減碳製造目標;同時支援次世代產品如半導體、電動車不斷推陳出新,提供量測可追溯性解決方案。

38 雜誌
AI示意圖。圖/ingimage

以邊緣AI運算強化智慧製造應用

透過AI學習,可透過統一高效的外觀檢測,來解決產品檢測中的各種問題,例如視覺判斷的變化以及檢測設備難以處理的產品。

56 雜誌
AOI示意圖。圖/ingimage

智慧檢測Double A

不少產業的檢測方式已從土法煉鋼的人工檢測走向自動光學檢測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因為AI尖端技術大幅躍進,AOI在原有的基礎下搭載AI優勢,發展出更為多元的AI+AOI智慧檢測應用及解決方案,降低人力、時間成本、失誤率之餘,也大幅提高產線效率與產品良率。

27 雜誌
圖1 : 歐姆龍最新推出NX5控制器,已提升資料傳輸能力為上一代型號的4倍;且經...

聚焦超越人類自動化、人機協作、數位革新

面臨當前全球市場供應鏈重組和消費者需求急劇變化,以及在少子高齡化社會中,新世代勞工對於工作的價值觀改變等挑戰。日商歐姆龍公司(OMRON)也從製造業現場支援台灣廠商趁勢導入碳中和、數位化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對應最終的ESG永續社會發展需求。

92 雜誌
圖1 : 2023年正式回歸實體形式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3)...

德系控制器滿足產業高效數位化需求

歷經COVID-19疫情之後,台灣工具機產業除了延續數位轉型腳步,以協助自身與終端加工業克服由來已久的缺工挑戰之外;未來還須同時維持產品在面對國內外節能低碳壓力下的競爭力,CNC數控系統將是關鍵,近年來也可見到諸多工具機大廠採用德系品牌。

39 雜誌
圖1 : 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歷程至今,已須提供完整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讓客戶願意付...

台製控制器深耕產業專用領域

回顧2023年初因疫情初步解封,造就供應鏈瓶頸之際,台灣工具機產業固然也難免遭遇CNC數控系統中的控制器、驅動器晶片,乃至於伺服馬達等關鍵零組件缺料等困境。惟若從台製控制器廠商的視角來看,此或也是能藉掌握應用趨勢,突破歐日品牌壟斷的契機。

181 雜誌
圖1 : 現今PLC相較於PC-Based控制器,性能早已相差無幾,且更為穩定、...

PLC穩固智能化之路

面對後疫時代及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導致製造業在營運上越發受到外在環境快速變化的考驗,產品庫存或產能過剩的問題接踵而來,也順勢催化產業須加強數位轉型的進程,首先要讓工廠數據可視化,接著才是導入AIoT智慧化,並搭配PLC兼顧彈性與高穩定度。

82 雜誌
圖1 : 由於減速器的技術難度及進入門檻相當高,過去都由日本及德國大廠寡占。鈞興...

智慧傳動元件導入數位創新科技

近幾年受惠於電動(自行)車、協作輕型機器人等創新自動化應用蓬勃發展,間接驅動傳動元件的需求快速成長,主要製造大廠也分別透過跨域整合或是透過數位科技平台,降低成本,希望能在下一波藍海市場搶奪先機。

63 雜誌
圖1 : 因後疫時代對於半導體、航太、工具機、電動車及新能源儲能等終端產業變化,...

傳動元件競逐新能源市場

因應當前數位化與智慧化生產的熱潮,看似不起眼的傳動元件也成為製造業邁向生產設備數位化的關鍵第一步,同時連結終端感測器、人工智慧連網(AIoT)平台,進而導入先進排程系統,後續衍生出來工業4.0生態系,協助企業實踐低碳數位轉型。

119 雜誌
圖1 : 智慧工廠以具有現場總線、有線乙太網、無線和雲端連接的組件和設備為主。(...

HMI與PLC-將智慧工廠帶向新境界

人機介面(HMI)和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是現代工業自動化系統中最重要的兩個組件。這些技術使生產設備能夠相互通信,從而可以對複雜的生產過程提高效率自動化的控制。

407 雜誌
圖1 : 大成於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興建的全新食品工廠於2022年12月啟用。(s...

食品加工與包裝自動化應用不進則退

少子化、缺工導致人力短缺,加上重視食安、疫情零接觸推波助瀾,傳統食品製造業近年來也加快自動化腳步,藉此降低通膨與人力造成的成本壓力,進一步透過自動化提高產能與效率。

207 雜誌
圖1 : 近年來有許多Beckhoff客戶逐漸從銷售單機轉型為SI,搭配周邊視覺...

食品包裝機導入AIoT應用

過去台灣傳產食品機械業向來被認為能達到自動化階段已是頂峰,而難以企及智慧化、工業4.0高度。但近年來先受益數位轉型趨勢興起,吸引國內外關鍵零組件大廠投入整合服務;後續又有淨零碳排、循環經濟蔚為風潮,可望由下而上趁勢轉型升級。

84 雜誌
圖1 : Festo還針對設備節能及預測健康診斷需求,推出新一代E2M/C2M,...

食品機械業上下游閉環成型

回顧上世紀末全球化貿易發展與傳統上班族的生活型態改變,都讓原本在餐桌上的食物逐步走進超商、外送等不同物流體系與消費通路,並促進上中游供應鏈的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隨之推陳出新,並藉此塑造食安與剩餘資材再利用的閉循環生態系成型。

146 雜誌
圖1 : 未來的一個大問題是確保生產設備不僅保持自身穩定,而且還能自我最佳化。(...

AI做先鋒 塑膠加工設備更加高效與環保

現階段的射出成型設備業者正透過大數據、物聯網和智慧系統等創新技術,來提高對能源使用的可見性和控制力。更進一步的還會以簡單而有效的方式進行創新。

501 雜誌
圖1 : The Grid Lab(上)及用來模擬電網網路的路由線路終端(下)。...

配電網路的即時模擬環境開發

本文敘述如何透過電、熱及交通運輸(或移動性)等領域的整合,以分散式設施和可再生能源為特點,促使工程師與研究人員尋找出方法,設計以在地風力、太陽能等能量來源等發電方式為基礎,並且穩定、有效率的能源系統。

260 雜誌
圖1 : 工業 4.0 對工業網路提出了新要求(source:onsemi)

單對乙太網路步入工廠車間

在開發全新數據通訊協議時,通常關注的重點是進一步提高數據速率。然而,要確保工業和樓宇自動化應用中的許多感測器和執行器正常運行,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快的數據速率而已。

104 雜誌
台灣身處孤島型電網,除了不斷衝高裝置容量之外,還應該透過多元儲能解決方案、利用電...

克服再生能源不穩天

進入2023年以來,不僅距離各國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更進一步,歐洲也因為度過中止俄羅斯天然氣管道之來的首次嚴冬,將加速能源轉型。台灣身處孤島型電網,則除了不斷衝高裝置容量之外,還應該透過多元儲能解決方案、利用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平台,以克服再生能源不穩定天性。

1589 雜誌
圖1 : 台灣半導體相關設備2022年進口363億美元、年增13.3%,占資本設...

晶圓儲運自動化先行

回顧自2019年以來,受到中美科技戰加劇、後疫時期供應鏈瓶頸,讓台積電也不得不陸續擴大在台灣及美、日等地設廠投資,並看好上下游設備與零組件、系統供應鏈榮景,又以能切入後段晶圓儲運自動化系統者優先。

705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