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總統兒子 昨天低調出席觀禮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總統:互不隸屬

女警缺錢下海!身材火辣接客不斷 一周只上工1天兼差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共軍將攻台!」從二○一七年至今年五月的六年內,至少有六位美政軍人士如是說。包括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及前印太司令戴維森。

然而,從今年十月十五日至廿九日兩周內,有四位美國意見領袖說:共軍不攻台!包括高德曼David Goldman 新聞周刊、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 紐約時報、曼寧Robert Manning 美國之音、葛來儀Bonnie Glaser 紐約時報。為避免中美大戰,梅慧琳甚至建議最佳方案(the best scenario):在加強台灣嚇阻軍力後,美國表示政治中立,中美簽第四公報,甚至孤立台灣(to isolate Taiwan),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美國主流為何如此急速翻轉?表面原因是,美方認為:中國忙於內憂,政經情勢惡化。外國直接投資廿五年來首次為負。領導階層不穩,外交國防部長下台。習近平不想攻台。

裡實原因有三:

●美國無暇他顧。俄烏戰事未了、以哈衝突又起、內政分歧惡化。總統拜登連任聲勢疲軟,挑戰者川普強勁,搖擺州六中贏五。

●美軍無法全勝。一九年美國國防部十八次兵推,美敗中勝。近年美方兵推結果是美國慘勝。「二戰後我們沒有在對等戰爭中,非打小國的游擊戰中獲勝過。」(Ross Douthat,紐時十月廿一日)即使慘勝,美亦負擔不起。

●中國意圖不戰而勝。○四年十一月七日聯合早報刊登在下的訪問:「不戰而主東亞」是北京的大戰略。上策是「不戰併台」,中策是「臨界威懾」,下策是「阻美奪台」。在聯合報此欄,拙作去年十二月八日標題為「共軍不攻台」,今年二月廿日為「共軍不攻台 另類因素」。在下根據的是數千年延續至今的中國戰略DNA,如老子的「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脫鉤三部曲。拜登總統對中政策另一戲劇化的翻轉,是對中經濟政策的三部曲。先延續川普的經濟脫鉤。再冷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二一年十月倡議的「再掛鉤」。再借用歐盟提的去風險,配合「小院高牆」的說明。十一月初,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正式闡明:美國不尋求美中脫鉤。顯然,脫鉤下美已受內傷。

敦促兩岸對話。十月十九日,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不尋常在就任後七個月內第三度來台,表明不支持台獨,呼籲兩岸展開對話。美方上次表達支持兩岸對話是兩年半之前。二一年一月十四日,拜登總統即將任命為國安會亞太政策協調官的坎伯表示「美國應開放並鼓勵兩岸和平對話」。

那年五月五日,坎伯表明反對「戰略清晰」的兩岸政策。無形中牴觸後來拜登四次「口誤」的表示若共軍攻台將出兵捍衛台灣。五月十一日,兩位在野的共和黨眾議員批評坎伯「附和中共」。隨後,坎伯對兩岸政策幾乎閉嘴。

直至今年十月廿日,拜登提名坎伯任副國務卿。坎伯鼓勵兩岸對話的主張,由與他在希拉蕊國務卿麾下共事的羅森伯格再次表達出來。這兩位希拉蕊人馬是亞太專家,不同於拜登人馬的布林肯國務卿和國安顧問蘇利文不熟悉亞太事務。

意涵是:拜登轉向避免因台灣而與中國戰爭。拜習會後,兩岸勢必融冰。(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拜登 美國在台協會

延伸閱讀

影/賴清德「小英故鄉」屏東造勢喊與其相信藍白合、不如相信賴清德

反對拜登政府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 川普:若重返白宮將立即撤銷

拜登籲停止攻擊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 威脅拒發簽證給以色列極端分子

習訪美 王毅:運籌大國關係「大手筆」 推動中美穩下來

相關新聞

趙春山/520後台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兩岸關係依然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對於賴清德總...

張延廷/掌握和平主軸 重整國防信心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公布《全球各國軍事支出報告》顯示,各國軍事支出總額創下二點四兆美元(約...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織」字解

五二○總統就職大會主題是「共織台灣,民主前行」,一個「織」字令人好奇,賴蕭試圖表達的意涵為何?「織」或有「編織」及「交織...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年初以來即盛傳,蔡英文總統有意到太平島巡視,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隨著中國海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在黃岩島海域衝突升溫,...

葉匡時/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家父在幾個月前過世,身後遺產有限,僅留下一戶位於中和的老舊公寓房,以及在台銀約兩百萬的存款。我們四兄弟姐妹全權委託弟弟處...

周行一/日圓大幅升值的機會小

日圓從一九七○年代初期三六○對一美元的匯率開始升值,到二○二一年初的一○三後開始貶值,到二○二四年四月底跌破一六○,正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