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高雄SKM Park對面濃煙竄升 資源回收場起火原因不明

陳冲/蔡英文對八二三情有獨鍾?

112年國慶大會在總統府前舉行,蔡英文總統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國慶演說。記者余承翰/攝影
112年國慶大會在總統府前舉行,蔡英文總統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國慶演說。記者余承翰/攝影

陳冲
陳冲
許多人關心國慶演說,因為這是明年大選前釋放訊息的適當時機,抱持此一期待的朋友恐怕不免失望。

總統演講伊始,劈頭就說「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國慶日」,還真令人精神一振,中間卻又說「七十四年福禍與共」,這數學不知如何算法?是否另有算計?多數人對數學算式沒啥興趣,對演講內容的伏筆,也無能解讀,但好奇的是,演說通篇內容未提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但卻特別提到「六十五年前的八二三戰役」,其中寧有深意?

五年前,我腦出血臥床月餘,病發前曾在聯合報(2018/6/22)撰文「蔡英文尤應盛大紀念八二三六十周年」。記得當年,她沒去古戰場憑弔,倒是第二年六十一周年才現身金門,晚了一年。在專欄中,我有一段話:「八月也是蔡英文生日,八二三砲戰時,蔡小朋友不過兩歲,如果當時武力解放台灣成真,只有兩歲的稚幼生命恐也不易倖存,蔡總統是否更應珍惜當年留下的戰果?」「蔡總統在慶生之餘,也請追念六十年前護衛稚幼生命的前人,想想六十年後現在的稚幼生命有無機會做相同的感念?」基本上,這是表達國民對和平的一點期待。

國慶演說刻意引用八二三,觀察前後文似乎有點突兀,吾等寧願相信,總統不是製造戰爭恐懼,而是真正體認到前人,尤其是彈如雨下時搶灘料羅灣的官兵,奮不顧身運補巨砲,當年兩歲女娃,才不致夏蟲朝菌,消殞無存。演說中講到八二三,很多人也許已經無感,但二○一九年蔡總統造訪金門前線,相信她佇立海濱默禱時,不可能對自身曾經脆弱瀕危的生命毫無感觸。在演說中,既然稱和平是唯一選項,就應為這選項有所準備,營造氣氛,而不是在作為上背道而馳。二○○九年我在金管會任內,主動致電北京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開啟三項對等平坐的MOU時,除心懷兩岸金融交流,也對雙方由經濟出發,為和平奠基,徐圖正面進展,抱持積極心態。

八二三發生於民國四十七年,是在伊拉克建國、美軍登陸黎巴嫩、英國出兵約旦,中東形勢緊張之際,砲擊啟動,一日落彈三萬一千七百發,當時國際氣氛凝重,類似今年國慶演說前夕,哈瑪斯五千枚火箭,震動加薩走廊,一時劍拔弩張。當年中東危機結束後,各方自認犯下歷史錯誤,雖態樣不同,但都是偏狹的民族主義作祟,而現今政治人物更糟,言語中充斥部落主義,遇有施政缺失,只有抗中仇中一招,如何侈望和平?

演說發表在最新中東危機後二日,刻意引用八二三,卻絕口不提中東,總統文膽可能忽略當年砲戰前,中共曾揭示發動的目的之一「是支援中東人民反侵略與民族解放運動」,國慶文告既特意講到六十五年前的舊事,卻沒連結有領導人高度的時事,顯然八二三觸動到她內心敏感的神經,才欲言卻又戛然而止。

國慶次日,媒體標題多引用「和平是唯一選項」,內文則強調「維持現狀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status quo是最大公約數沒錯,但現狀已不是當年的現狀,更不是二○○九年的現狀,看總統近七年演說措辭的變化,就可以理解為何許多人對維持現狀感到不安。五年前我提醒盛大紀念八二三六十周年,是希望珍視和平得來不易,而不是用來恐嚇善良百姓。

近日有不少以巴衝突的文章,其中一句印象深刻:「仇恨使和平更脆弱」!

(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中東 國慶 金門

延伸閱讀

影/從源頭防詐 數位部推出「111」政府簡訊平台阻詐

趙天麟婚外情重傷 拚立委四連霸恐增變數

嗆柯文哲敢執行安樂死嗎? 薛瑞元:他不敢,反正他也選不上

蔡英文參加寺廟金蘭會 喊話廟口聽到假訊息「要查證」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劉維公/第三波創意經濟

二○一八年八月,音樂家馬友友啟動全球巡演的巴哈計畫(the Bach Project)。巴哈計畫為期兩年,馬友友在六大洲...

魏國彥/野狗為患,怎麼辦?

「愛牠,就不要拋棄牠」,寵物店門口貼著這樣的招貼,人間「始愛終棄」的故事也在這裡發生。

薛承泰/撥亂而未反正的二度年改

二○一六年蔡政府成立年改會,聲稱一年內完成年改。當時筆者即預言,財務危機最大且最急迫者是勞保,民進黨是不會改的。八年過了...

李清志/都市裡的陶淵明

德國導演文溫德斯最近推出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感動了許多人。主角是資深日本演員役所廣司,他飾演一位東京的廁所清潔員,在...

辛翠玲/當中國電動車搶市 歐盟怎解?

過去兩年間,中國汽車出口超越德國與日本,躍居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囊括全世界電動車銷量的三分之二,掌握全球七十六%的電池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