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藍白合示範區」破滅?蔡壁如周日成立競總 柯文哲抵達前藍營小雞全撤

醫院評鑑擠下萬芳!北慈「踩薛瑞元紅線」 醫界人士:高招

北市街頭凶殺!內湖親戚爭吵 男當街持刀刺入7旬婦左胸

替代死刑的緩期執行

卅五名死刑犯主張更二審上訴最高法院後,都由同一法官審理,以致被判死,聲請釋憲求生機,又遭憲法法庭駁回。死刑之處理一直沒有適當之方法。死刑未廢,但執法者皆猶豫執行。於法不合,於情難平。應要找到依合理的替代方法,並務使死刑之執行符合世界人道,亦使暫不予執行,有法可循。

死刑之存廢爭議已久,非短期間可以尋得社會共識。歐陽修於瀧岡阡表云:「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如何讓被害人家屬、死刑受刑人、社會大眾及裁決者皆無恨,實是困難之事。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已在民國九十八年未經詳細討論倉促通過,連國際條約的名稱都翻譯有誤。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盟約已是我國實定有效的法律。在盟約第六條明白規定「本公約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廢除死刑早是世界趨勢。刑法一百二十七條一項對「有執行刑罰職務之公務員,違法執行或不執行刑罰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死刑之執行應依刑事訴訟法規定,經司法行政最高機關法務部令准後執行。法律規定絕不許可判決確定而不執行。

但是世界各國廢死是潮流所趨,人道主義讓法務部猶豫不決,變成有法不依,破壞法治。長期以來死刑之執行,已造成法務部之困境。台灣在社會形成共識廢除死刑之前,階段性處理死刑之執行方式,應是必要之階段。法務部也確實在三四年前,邀請德國法學專家來台,介紹死刑執行的替代方法,但是並未見後續方案。

個人濫竽第六屆立委時,曾提出「死刑緩期執行條例」草案,試圖為執行死刑尋找替代方案,未能湊足有共識之委員連署。如今監察院已有國家人權委員會,憲法法庭昨又做出死刑相關的判決,死刑緩期執行有舊案重提之必要。

死刑緩期執行方式大致為,受刑人確定死刑,經聲請法務部審核,應命死刑緩期執行。但受刑人受二以上死刑之宣告,即不得緩期執行。死刑緩期執行之受刑人於緩期執行中,發現有另案定其執行之刑,或有脫逃、暴行、其他擾亂秩序行為,經法務部審核,無需再宣告死刑緩期執行時,亦自得執行死刑。但為避免同案被告未到案或判決未確定前,而有作證或對質之需要,不待聲請,應即宣告死刑緩期執行。而且,在非常上訴或聲請特赦中之死刑受刑人,不因緩期執行之聲請而受自認之推定。死刑緩期執行之受刑人不適用外役、假釋、保外就醫或移送醫院。受刑人應在監執行,終身不得離開監獄。終身監禁亦為殘酷之刑罰,受刑人若一心求死,雖在緩期執行期間,亦應依其意願執行死刑,以行人道。

死刑是現行既存法制,經判決確定依法不宜不予執行。但是廢死卻是世界潮流所趨。在廢死形成社會共識之前,尋求死刑的替代執行方式,卻是社會大眾必須面對的選擇。

死刑 受刑人 廢死

延伸閱讀

連身條款引爭議 侯友宜競辦:民進黨別為不執行死刑找理由

死刑「連身條款」合憲執不執行爭議又起 法務部:依法還是無從執行

「連身條款」判決合憲後法務部可執行死刑? 答案「不行」理由曝光

死刑案件「電腦選的」 憲法法庭:沒有不公平還提升效率

相關新聞

寄語藍白合 新四綱救國

日昨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在馬前總統見證下達成合作協議,讓在野黨有機會集結力量下架執政民進黨。

藍白合成局 4個當務之急

在馬英九前總統見證下,侯友宜、柯文哲與朱立倫的藍白協商終於成局,這成局確實得來不易,也讓本來被認為歹戲拖棚的戲碼,反轉成...

藍白不合 賴笑到最後

馬英九前總統透過辦公室提出全民調,希望能夠整合藍白,讓侯柯二人共組最強組合,下架民進黨,但會有結果嗎?

藍白合必定要策略聯盟

距二○二四大選不到一百天,儘管多數民意支持再次政黨輪替,但藍白合陷入僵局,雙方各有盤算也難聚焦。雙十前夕韓國瑜臉書貼出與...

打開真相 鑰匙在你我手中

遭各界批評戀棧權位的陳吉仲終於下台,但是他給農業(大補貼)及文官體制(只重關係不重專業)留下的遺毒,將繼續毒害台灣農業,...

市府防疫不力 找教師出氣

今年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嚴峻,在暑假前就有好幾波疫情接連爆發,暑假後疫情更沒有趨緩。本土登革熱疫情愈演愈烈,從原本只有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