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參選人應提出管控兩岸分歧方案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趙建民
趙建民
這次大選的重要性前所未見,可能決定兩岸和戰未來,弔詭的是,政見發表卻鮮少觸及兩岸議題。另一方面,金融時報報導美方要求賴清德澄清,有關進入白宮政治目標即告達成的說法,加強對台海管控意圖明顯。

日前經濟學人信息社發表報告,稱假如台海爆發衝突,幾乎鄰近國家都將受到致命傷害;彭博專文介紹,台灣海底電纜脆弱無比。

疫情期間晶片供應短缺,汽車製造商叫苦連天,西方國家赫然發現,台灣製造六成的全球晶片以及九成高階晶片,假若台海發生戰亂,衝擊難以想像,「危險依賴台灣半導體」一詞不脛而走。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對台晶片依賴不可持續也不安全;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稱,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外力入侵非常脆弱,移出刻不容緩;英特爾執行長稱台灣不是局勢穩定的地方;股神巴菲特出清台積電持股,美政府更推出晶片法案,補貼在美國設廠,歐盟也開始強化科技主權。

為了降低影響,台灣要求美方減少對台海風險的發言。裴洛西訪台後,四成美國在台商會成員,重新評估危機風險。根據陸博邁投信的研究,中美貿易戰後,許多台灣高科技業遷往東南亞。

彭博在另一則報導中稱,若台海出現狀況,台灣十四條海底電纜線將輕易被斷。年初,連接馬祖的兩條電纜線被切斷,造成居民近兩個月無網際網路可用。政府自四年前開始和SpaceX公司接觸,希望發射至少卅枚低空通訊衛星,但不得其門而入。

面對國安危機,政府或向國際企業保證投資安全,或呼籲國際友人少談台海風險,甚至要求晶片大廠配合國外設廠。未來總統必須具備負責任的管理兩岸紛爭的能力,從根本上消除兩岸風險。於此,拜登政府的作法或可參考。

鑑於陸方對美「掏空一中」的指控衝著台灣,拜登政府新的負責任管控分歧政策,首要內容便是約束台灣。月前布林肯訪中,稱過去美中關係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共管台灣」。日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出席安全論壇時,除複誦一中政策外,特別增加了反對台獨和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的新內涵。從這個角度,不難理解美方為何要求賴清德澄清進入白宮的說法了!

除不斷重新確認美中互信基礎外,拜登政府還採取政經分離原則,縮小分歧,譬如葉倫訪中時,從專業角度仔細界定經濟強制措施;而氣候特使柯瑞訪中前,拒絕將習近平定位為獨裁者,和中國領導人見面時,特別提出氣候和政治分離的雙管政策。

美國之所以向中方提出共管台灣,主要是因為在台海議題上,台灣既不負責也不管理。針對郭台銘在美投書,陸委會回批「從來沒有一中框架」,只有消滅中華民國的一中原則,並要求陸方「無條件和台灣對話」。

假如沒有「一中框架」的話,美國的一中政策算什麼?美國一中政策也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何忙不迭的靠過去?賴清德即將過境美國,國務院表達三原則:符合一中政策、非官方、過境非訪問,這不是設定條件是什麼?

針對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來訪,陸委會的評估竟然是「來台統戰,操縱民意」。只要國安局發言,永遠是大陸對我「認知作戰」,最近國安高層向媒體放話,竟然稱陸方因為檢疫原因禁止台灣農漁產品輸陸,是為了影響台灣選舉!

陸方以軍事手段強硬管制台海,美國則為了降低風險,開始約束台灣,國安部門該上工了!(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台海 國安局 美國

延伸閱讀

嘉義旅外同鄉後援會成立 賴清德:嘉義人挺「家己人」

憂AI衍生巨大風險!拜登邀7大科技巨頭 全面防堵網路攻擊

白宮擬用冷門法條 讓蘇維思繼續代理勞工部長

賴清德明成立2後援會 台中競總成立時間曝光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