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總統參選人須具備避戰兩岸的能力

去年九合一大選後,AIT處長孫曉雅提出避戰是所有決策者的共同責任。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九合一大選後,AIT處長孫曉雅提出避戰是所有決策者的共同責任。本報資料照片

趙建民
趙建民
近來台海緊張更上層樓,繼去年八月解放軍圍台軍演後,今年四月的演習創造了台海巡檢新詞藻。最近,解放軍演練突破台海和宮古海峽的鉗形攻勢;美艦通過台海時,遭解放軍軍艦狙擊式攔截;蔡總統至南部戰管中心,用戰管麥克向飛行員祝賀端午佳節時,共軍飛行員喊話依稀可辨。報載美方有意在台灣生產彈藥,各種消息紛至沓來,令人怵目驚心!

面對新的危急形勢,美方積極應對,全力恢復美中對話。去年九合一大選後,AIT處長孫曉雅提出避戰是所有決策者的共同責任,打臉蔡政府屢將維持兩岸和平責任甩鍋對岸;日前她進一步稱,絕對支持三參選人和對岸溝通。

相較美方的積極,處暴風中心的台灣反而老神在在,賴清德拒絕回答務實台獨如何確保兩岸和平的提問,侯友宜雖主張兩岸必須協商、以憲法為基進行對話等,但迄今仍未能提出完整兩岸論述。

面對新的危機,拜登政府一改前朝的抗衡政策,布林肯在今年五月為「護欄」政策加註,稱全球都希望美中透過交往,「負責任的管理」雙邊關係。

管控紛歧目的首在避戰,要降低風險,必須妥善處理中方最不滿意的「掏空一中」指謫。拜登上台以來,美方不斷修補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利用各種場合向中方保證反對台獨。美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六月四日訪中,為國務卿布林肯的行程鋪路,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十三日發表看法,稱「雙方圍繞落實元首峰會共識,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妥善處理雙邊關係中的台灣等重要敏感問題,加強各層級交往和開展相關領域合作」。康達衝著台灣問題訪京,不管他做了什麼承諾,北京顯然不買帳,一天後,布林肯被迫親自要求和秦剛通話,新華社稱秦剛就台灣等中方核心關切議題嚴正表明立場。同日,中共外交部宣布布林肯將在十八日到訪。中方終於開了綠燈,究竟得到什麼承諾,令人好奇。

其次,拜登政府試圖將紛爭極小化。近來西方國家紛紛提出對中經濟除險,G7峰會進一步指出降低遭中共經濟脅迫的風險,日前美國和五個盟國將中共經濟脅迫,界定為貿易和非市場經濟導向的不公平政策。針對共軍在台海和南海對美機艦危險攔截,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只輕描淡寫的說「不能接受」。康達訪中正巧六四周年,民運人士抗議美國「背叛」,柯比反擊「毫無建樹、無理取鬧」。

再次,拜登政府不遺餘力恢復溝通,尤其是美中軍事對話,柯比稱布林肯之所以殷切希望訪中的理由之一,就是「打通兩國的軍事高層溝通」。

美國竭盡所能避免台海烏克蘭化,身處暴風中心的台灣卻和兩岸和解背道而馳。首先,政府竭盡全力摧毀兩岸政治基礎,賴清德將七十年來兩岸唯一締造和解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批為喪失主權,而他提出「和平保台」的主要內容,竟然是蔡英文主張「兩國論」的「四個堅持」。

執政黨不僅摧毀兩岸互信基礎,也不允許兩岸交流,行之有年的大陸專業人士短期交流目前仍在禁止之列,馬英九基金會打算邀請大陸大學生訪台,陸委會拒絕的理由竟是「成員經過挑選」!

全球擔心台海變天,不惜藉箸代籌,台灣政府的不作為令人驚訝!總統參選人必須具備重返兩岸和平現狀的能力,沒得商量。(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台海 布林肯 拜登

延伸閱讀

訪陸前夕熱線南韓外長 布林肯:支持韓中發展「健康成熟」的關係

布林肯將訪中 陸學者:好好聽中方的聲音 改變霸權思維

忘記參加過葬禮?拜登發表槍枝安全演講 收尾一句「天佑女王」引困惑

手放哪?會見《慾望師奶》女星 拜登疑伸鹹豬手「摸胸」挨批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